【城市浮光】新山也有春天 文與圖/楊錦郁 |2025.04.25 語音朗讀 63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南方大學院的校園一隅。圖/楊錦郁24節令鼓文物館內,有許多和鼓相關的展示。圖/楊錦郁作者夫妻攝於新山新馬寺。圖/楊錦郁 文/楊錦郁我瀏覽著牆上掛著一個個寫著「立春」、「雨水」、「驚蟄」、「春分」……充滿生命力的紅色大鼓鼓面,邊想著,誰說新山沒有春天?新山的春天在寺院、在歌曲、在鼓聲裡。短時間再度重回一個陌生的城市,只能說是緣。二○二四年春,我和先生相偕要前往吉隆坡參加年度舉辦的「吉隆坡海外華文書市」的一場「星雲大師全集」座談會,預定同場的還有當地東禪寺的住持覺誠法師。我們和覺誠法師是舊識,也曾去過東禪寺參訪,知道他來自柔佛,那時他談到正在新山籌建一處新的寺院。多年過去,新山的那座新寺院已落成,名為「新馬寺」。柔佛,這個位在馬來半島最南端,與新加坡僅一水之隔的地方,對我而言不陌生,因為我的好友馬華作家永樂多斯就是嫁給來自柔佛的先生,在我們三十多年往來間,關於柔佛的點滴,有時也會從她的話語間聽聞。而好友王潤華教授至今仍在新山南方大學院任教。當聽說我們要去吉隆坡參加書展,新馬寺的住持如彬法師邀請先生順道前往新山做一場演講,我知道後很高興,終於有機會到柔佛州的首府新山,我很想去看看新馬寺。從台灣到新山有兩個選擇,一是飛到新加坡,走跨海大橋出境,再進馬來西亞海關,因為只有一水之隔,不塞車的話,一個小時就到新山了,只是對於像我們這樣的外國旅客,多了申報兩國入境資料的手續;還有一種是飛到吉隆坡,然後走高速公路南下,順利的話四、五小時到。考慮之後,我決定從新加坡進新山,再從新山坐車北上吉隆坡,參加書展後,從那裡回來。到樟宜機場接機的朋友載著我們就往新山去,先出新加坡陸上的海關,開上跨海大橋,橋上迎面看到是高樓林立,現代化的新山市;海上還有一條通往兩端的火車道,捷運RTS則正在興建中。朋友說,通行車輛的跨海大橋共有兩條,根據統計,每天大概有四十幾萬人從新山到新加坡工作,賺取更高的薪資,也帶動新山的發展,成為全國僅次於吉隆坡的經濟體。車子上岸後,朋友說,我們已經在馬來西亞了,我透過車窗張望著市容,沿海有許多興建中或蓋好的高樓,也不乏連鎖的知名餐飲咖啡,駛離海濱區,出現傳統的連棟店面,賣餐飲、雜貨等;經過一區一區平房或雙層的住宅區,在植有熱帶路樹的道路上行進,轉進一個校園區,朋友特別介紹「這是寬柔小學」。一下子,我們就抵達緊鄰的新馬寺了。有別於傳統廟宇建築,新馬寺外型簡約雅致,學院式的四層樓白色建物,環著大雄寶殿以及殿前寬廣的中庭。庭中陽光遍灑,安靜怡人,寺內既是弘法也是教育文化傳承的場所。我們在寺內住了兩晚,我有時會趁空檔到滴水坊喝咖啡,和負責餐飲的如住法師相談愉快。那兩天,熱心的義工安排我們到新山旅遊,由於對這座城市相當陌生,不知道要去哪裡,只說「想看些和文化相關的景點」,兩位義工面面相覷,回說,好像沒有符合我想看的。他們還是帶我們到新山著名的陳旭年文化街,老街不長,一眼望盡,有比鄰的傳統茶餐廳、現代裝潢的咖啡廳,賣手作的街邊小攤,還有街頭藝人駐唱。天氣炎熱,邊走邊流汗,新山畢竟近赤道,四季如夏已是一種日常。我們轉進路邊一棟尋常的三層舊樓參觀,購票處旁標示著「新山華族歷史文物館」,館內圖文展示一八六八年,柔佛天猛公王朝的第一任蘇丹,將這個濱臨柔佛海峽、歐亞大陸最南端的漁村發展為城市,並改名新山(Johor Babru)。新山以生產甘蜜、胡椒、橡膠、棕櫚為大宗,為了提升產量,從中國招來大量移民,以河口畫分區域,租地納稅,形成港主制度,據載繁盛時期,新山當地共有一百多個港主,其中陳旭年便是當年馬來半島最大的港主。離開文化街,義工想載我們去一個客家村看看,車行穿過新山市區,看到碧桂園在海邊興建的數十棟大樓;路過外頭有高聳氣派皇冠拱門的蘇丹官邸,以及對華文教育十分重要的寬柔中學,來到客家「觀光村」。許多遊客都是專程從新加坡來這裡吃擂茶的,而有別於我對擂茶用喝的經驗,此地的擂茶是泡飯式,佐以單點的各種炸物。先生在新馬寺演講後的當夜,我收拾好行李,出房取水,正好遇到要回寮房的如住法師,我們倚欄談及對已圓寂大師的想念。夜深道別時,我心底明白,今夜過後,不知何時再見。半年後,先生接到一個前往新山南方大學院參與作家溫任平的文學慶生活動:「星空髣髴——溫任平八秩文學巡禮」,這場活動是由筆名小曼的新山人陳再藩教授策畫。先生詢問我能不能陪他一起前往,我一想到可以重回新馬寺看看法師,一口答應。小曼親自到新加坡來接機,載我們到南方大學院,南方大學院是新山一所高等學院,由寬柔中學專科部改制,該校由馬來西亞華人集體幕資興建,採取中式飛簷造型的校舍頗具特色。放下行李,趁著活動還沒展開,我想要先去新馬寺。從南方大學院到新馬寺車程約二十幾分鐘,新山市區幅員滿大,但公共交通不便,出門都要自備交通工具,也造成路上經常壅塞的狀況。我們抵達新馬寺時,妙峰法師已等在門口,直接到滴水坊去,如住法師準備好幾個訪客的午齋。沒想到這麼快又能見面,我微笑的說「我是專程來看你們的」。坐定後,住持如彬法師偕妙曇法師特地來招呼。僅是這一刻,感覺千里迢迢飛來,已足矣。餐後,前往禮佛,告別大家,轉回南方,趕赴下午先生要參與的圓桌會議。那晚小曼在校內主持一場「溫任平詩曲之夜」的音樂會,演出的歌都是由溫任平的詩所譜曲,歌者多半出身寬柔中學,或曾受教於著名的音樂人陳徽崇老師。曲調或高亢或低迴,演出者或老或少,或獨唱或合唱,餘音嫋嫋,感染力十分強,當下才知道原來這裡是一個充滿歌聲的地方。最後一天安排了市區巡禮,先到陳旭年文化街,小曼帶著大夥到街頭的錦華茶室吃早餐,這家店因蘇丹曾造訪過,名聲大噪,食客們擠在一方,品嘗多元文化融合的美食,炒麵炒飯炒粿條、雞扒包、奶油包、生蛋、油條、蒸粿等,佐以各種冷熱飲。我點了最愛的咖椰吐司、一杯煉乳咖啡,配著滿桌的小點,吃得很開心。接著前往「新山華族歷史文物館」。再次參觀,我決定要仔細看,二樓有一處移民南渡的裝置,小曼指著一個舊皮箱說,那是他父親當年下南洋所帶的,由他借展給文物館。也許是因為周末,文化街上遊客很多,經過了紅樓,拍攝兩旁主題不一的牆面彩繪,腳步跟隨著小曼踏上隱在一間咖啡廳旁的樓梯,樓上原來是「二十四節令鼓」的文物館,館內展示著創辦人陳徽崇老師和小曼如何透過「傳統的脈搏——鼓」推動二十四節令文化,透過鼓聲,讓大家的生活貼近四時更迭。如今「二十四節令鼓」已成為馬來西亞非物質文化遺產,小曼倆也獲得「國家文化人物」的殊榮。 我瀏覽著牆上掛著一個個寫著「立春」、「雨水」、「驚蟄」、「春分」……充滿生命力的紅色大鼓鼓面,邊想著,誰說新山沒有春天?新山的春天在寺院、在歌曲、在鼓聲裡。 前一篇文章 【春日靜好】杜鵑花語濃 下一篇文章 【小腳的跋涉】文學的子孫代代𠢕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巾幗不讓鬚眉——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2025.04.25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5吃蔬果補膳食纖維 助腸道代謝防發炎2025.04.2506【城市浮光】新山也有春天2025.04.2507蝙蝠倒掛睡覺有祕密2025.04.2508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9【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10【第十七屆 台積電 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篆隸楷組參獎2025.04.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紅豔的故事【分享時刻】報頭下的幸福咒語【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詩】海天合抱的課題【詩】凋落的聲音二重奏【時食有味】裝滿記憶的破布囊 作者其他文章來自印度洋的星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