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測定地球年齡變環保鬥士

文/穿山甲  |2024.12.31
1061觀看次
字級
圖/琪琪

文/穿山甲 

若問起地球的年齡是幾歲?美國地質學家帕特森(Clair Cameron Patterson)可以告訴你,大約是45.5億年,但測定地球年齡與環境汙染兩者間,又有什麼關係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坐上科學時光機,慢慢從頭說起。

1945年帕特森投入地理系的布朗教授門下攻讀博士,並讓他測定地球年齡作為博士論文主題。我們知道有許多元素最終都會衰變成鉛,鈾衰變成鉛的週期已知,再假設隕石是太陽系形成之初,未能形成體型較大的天體而遊蕩於在太空之中,此時也是地球剛形成之時。因此藉由質譜儀分析隕石中鈾與鉛的比例,就可以估算出地球的年齡。

環境汙染 檢測偏差



這顯然不是一個困難的題目,只要收集夠多的隕石碎片加以分析,就可以獲得所要的資訊。在分析鈾含量時,數據非常一致,然而事與願違,鉛的含量卻怎麼也得不到一致的結果。帕特森隨即意識到可能是環境的鉛元素汙染了樣品與實驗器具,導致實驗數據偏差,便開始對實驗器具環境做清潔,量測後仍測不準。

自此,帕特森每天開始清潔實驗器材與環境,針對可能的汙染源,逐一清潔與圍堵,但環境的汙染源仍然如影隨行、無所不在,彷彿一陣風與人員的經過,都會造成實驗數據的偏差。

在攻讀博士的第6年,帕特森向布朗教授提出:想要建造一間與外隔絕的無塵室,無塵室中需要有獨立的空氣循環系統及濾網,防堵各種汙染源進入,布朗教授隨即同意此一想法。終於在攻讀博士的第7年,帕特森於加州理工學院建立了一間無塵室,終於準確測定出隕石中的鉛含量,並推算出地球的年齡為45.5億年,誤差為正負7000萬年,這個數值至今仍然被科學界所認可,只是隨著科學進步,誤差縮減至正負2000萬年。

雖然帕特森終於熬出頭拿到博士學位,然而他並沒有停下腳步,轉頭隨即向布朗教授提出:懷疑地球已遭受嚴重鉛汙染的想法,並說明汙染源極有可能是石油中的添加劑四乙基鉛。

帕特森提出淺海與深海的物質需經過100年才有辦法混合均勻,如果是近幾十年發生的事情,那麼深海與淺海的鉛汙染程度肯定有所不同。帕特森也不負所望取得樣品,並分析出數據,發現到淺海的鉛含量比起深海鉛含量要高出數百倍。最終在1963年發表一篇論文指出,地球環境的鉛含量過高已發生嚴重汙染,這是迫切且急需重視的問題。

體內積鉛 危害漸增



1979年帕特森再度發表一篇論文,提出檢測古印地安人的牙齒與埃及木乃伊樣本,發現現代人牙齒內的鉛含量超出古時1000倍以上,這項資料佐證出:即便人體在低濃度的鉛環境下活動,體內的鉛也會慢慢累積。研究數據顯示兒童血液的鉛含量只要超過5μg/dL,就會對兒童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出現容易暴怒、學習能力下降且發展遲緩的現象。

在帕特森的奔走下,美國終於在1970年提出含鉛汽油的減產計畫,並對汽車尾氣排放制定規範,這促使汽車產業,加速研發無鉛汽油與設計相關發動機。1986年美國停銷含鉛汽油,台灣則在2000年才停售,全球則是在2021年才全面終止使用。

從1923年米基利研發出四乙基鉛算起,人類已經被毒害約莫百年之久。還好有帕特森當年不懈的努力,人類才能開始重視環境的汙染問題,這點非常值得每個人學習,踏實並辛勤耕耘,終就能被人所看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