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踏查】放送亭的流金歲月

文/李玲茹 |2024.12.26
365觀看次
字級
台灣廣播電台放送亭形似日式石燈籠。圖/李玲茹
宮殿式三層二十四角的翠亨閣。圖/李玲茹

文/李玲茹

二二八和平公園原稱「台北新公園」,園內林木蓊鬱、綠意盎然,亭台樓閣曲徑通幽、詩情畫意的景緻,令人心曠神怡,因而自一八九九年興建以來,一直是市民散步放鬆的熱門地點,也是情侶約會的甜蜜角落。到了一九九六年,歷經物換星移,見證台北蛻變發展、承載許多人回憶的場域,為了要撫平二二八事件的傷痕,始更名為「二二八和平公園」。

如今公園內不僅有高聳的二二八和平紀念碑,還有許多頗具年代感的地標物,諸如:日式雪見石燈籠、拱橋映水池、中式亭閣、牌坊、露天音樂台,以及巴洛克式的台灣博物館等。每一座建物均洋溢藝術之美與文化氣息,穿梭其間,彷彿和歷史一起漫步,感受時代流轉中的美麗與哀愁。

遊逛園區,除醉心於翠亨閣與四座涼亭的古色古香外,我最喜歡細細品賞佇立於公園中央,猶似被時光遺忘的「台灣廣播電台放送亭」。雖然周邊並未擺放解說牌,牆體上的文字亦斑駁模糊難以辨識,但亭式建築依舊展現出獨特韻味。

此放送亭(舊稱「放送頭」)於一九三四年設置,是日據時期台灣第一座廣播電台「台北放送局」(現為「台北二二八紀念館」)的擴音亭。造型類似日式石燈籠,直立的牆體為精緻磨石子,閩式飛簷屋頂下有網狀方形喇叭盒,可向四面八方傳播政令、新聞、音樂等;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投降時,天皇的宣告亦是透過此放送亭傳播。

當年若要收聽廣播,必須先擁有收音機,每個月還要繳交收聽費用,這些都不是一般庶民所能負擔,於是放送局便在公園裡設立戶外放送亭,免費播放各個節目。因距離發射塔近,音效非常好,吸引許多市民前來收聽,讓小小的放送亭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獲取訊息的人氣景點。

凝視著陽光下的放送亭,不禁遙想著昔日民眾圍繞著它收聽節目的景象,是否與我們小時候全村聚在唯一有電視機的柑仔店,觀看紅葉少棒隊奪冠的實況轉播一樣熱絡?當放送亭傳出優美歌聲,駐足聆聽的人,是否跟我們擠在電視機前欣賞「群星會」時一樣陶醉?得到一樣的心靈滿足與療癒?

走過百年風華的放送亭,現今雖已無播音功能,但因典藏著時代記憶與歷史情感,而被列為市定古蹟,讓市民與遊客可以來此品味舊時光,緬懷曾經的流金歲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