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Ming
文/陌上君
這部小說是中國古典文學的巔峰之作,其藝術成就為後世的文學創作者提供了豐富的藝術體驗,以《紅樓夢》為題材創作的小說、電影、繪畫不勝枚舉,並在海外掀起「紅樓熱」。1981年《紅樓夢》法文版問世,1982年日本森槐南翻譯了《紅樓夢》第一回楔子,此後各種日文譯本如雨後春筍。而韓國在1800年前後就有了中韓對照的全譯本,是上層階級女士的消遣讀物。我們來看看這是什麼樣的一本小說,為何能在世界各國引起風潮。
《紅樓夢》,又稱《石頭記》、《風月寶鑑》、《金陵十二釵》,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結構為章回體長篇小說,作者為清代小說家曹雪芹,他歷經數年增刪修改卻未完成即離世,不免讓世人遺憾。這一部未完成的曠世鉅著,現在最通行的說法是,前八十回為曹雪芹所撰,後四十回為高鶚續寫,共計一百二十回。其版本可分為脂本和程本,自程甲本誕生後被大量翻印出版,成為當時流傳最廣的版本。後來出現的程乙本是根據程甲本修訂而成。
曹雪芹出身於鐘鳴鼎食之家,曹家在康熙、雍正兩朝曾是望族,三代總共做了近一甲子的江寧織造,聖眷盛極一時,所以曹雪芹曾經受過貴族教育中文學和藝術的薰陶,有過輕裘肥馬的快意時光。曹家最盛時曾辦過四次接駕,後來因故被皇帝抄家,家道中落後,曹雪芹生活潦倒困頓,《紅樓夢》正是他在這段時期所作,他在開篇即自述一事無成,僅以親身經歷的繁華舊事寫成此書。
故事一開始敘述西方靈河岸三生石畔的絳珠仙子,為了報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願隨其下凡歷練,用一輩子的淚水償還,所以黛玉(絳珠仙子轉世)總是為寶玉(神瑛侍者轉世)以淚洗面。遠古神明女媧完成補天後所剩的一塊頑石,便是寶玉出世時口中所銜的「通靈寶玉」。作者便以金玉緣和木石盟等神話傳說、紅樓之夢等真假夢幻、虛實掩映的手法,明面上說的是主要人物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實際上在描摹金陵賈、史、王、薛四大名門盛極而衰的變遷史。無論從題材、思想內涵,還是人物塑造、豪門生活細節、人情世故和語言技巧,都是中國古典小說無可挑剔的里程碑。它豐富深刻的哲學思想底蘊和出類拔萃的藝術成就,甚至在學術界形成一門顯學──紅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