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五十一歲陳女士於今年二月初,因高血壓抽血檢查,意外診斷出腎臟病第五期,輾轉前往台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洪思群主任門診就診。由於不想洗腎,選擇藥物治療,效果並不理想,醫師提出活體腎臟移植建議,並轉介至泌尿科門診進行評估。
結縭三十多年,丈夫楊先生捨不得太太受苦,因此一得知信息,他立刻決定捐出腎臟為妻子續命。然而,陳女士的血型為O型、先生為AB型,因此醫療團隊替病人執行五次的「雙重血漿置換術」,讓抗體濃度下降後,近期由醫師執行移植手術,術後先生住院三天、陳女士住院十天即出院,獲得新生。
根據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數據,截至十一月底,台灣共有八千八百五十七人在等待腎臟移植,正常情況下,捐贈者及受贈者血型必須相容,否則容易誘發急性排斥反應。也因為能進行移植的腎有限,若能進行活腎移植,就能挽救更多腎臟病末期患者的生命。
游智欽說,隨著醫學進步,腎臟移植已經不再受血型限制,只要透過雙重血漿置換術及施打抗B淋巴球藥物,將血液中的AB型抗體分離出來,再將乾淨的血漿輸回人體,就能降低血液中的抗體濃度,避免受贈者產生急性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