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多來兩岸關係持續惡化,如今已到兵凶戰危邊緣,由於主權主張上的矛盾無法調和,短期內恐難善解。在此低迷時期,難得出現我方陸委會與對岸國台辦一致的發言,就是馬英九基金會安排大陸青年學生來台訪問,兩岸官方都表示樂見其成,期間仍有不識大體人士口出惡言的情事。
在此同時,兩岸官方為了究竟哪一方限制相互間的旅遊,卻吵得不可開交。這不牽涉政治主權問題,純屬民間互動與交流,鼓勵都來不及,實在沒有必要互扯後腿。
兩岸之間由於官方不睦,民間交流備受制約,目前持續惡化中的是貿易報復問題。這是對雙方最有實利的一個領域。陸方針對台灣禁止由中國大陸進口二千餘項農工產品展開貿易壁壘調查,為震盪不已的兩岸經貿關係再添變數。
這個問題不能不歸咎於台灣方面以國家安全以及避免對國內產業造成重大影響為理由,管制許多中國大陸產品進口。
台灣目前仍禁止約五分之一產品,中國大陸對此持續表達不滿,但並未透過WTO爭端解決機制控告台灣。主要是因為大陸認為兩岸之間經貿問題是屬於「國內問題」,不願由國際經貿組織的「國際管道」解決。中國大陸期望積極解決台灣對中國大陸的歧視性待遇。近年隨著兩岸關係緊張,中國大陸擴大對台灣的貿易限制。
我方對此做政治性解讀,認為對岸是將經貿問題政治化,調查過程也不透明,執行更欠完整。未來大陸經貿限制措施必然增多,兩岸風險隨而再次上升,雙方不信任感也攀升。兩岸經貿強度對抗,雙輸是必然,也不利經貿關係的長期發展。
可喜的是,馬英九基金會邀請的中國大陸學生訪問團順利抵台,強調應讓兩岸年輕人自然互動,因為「和平交流才能保台」。在兩岸關係如此低迷時刻,有這麼有分量的訪問團來台,實在難得,可為類此的交流開一扇門。
兩邊官方表達樂見其成的同時,卻為哪一方限制旅遊而展開大鬥法。 中共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表示, 如果民進黨當局取消禁團令,並撤除限制兩岸人員交流往來的種種障礙,陸方將積極研究擴大大陸居民赴台灣本島和澎湖旅遊。
我陸委會對此提出質疑,指陸方對於開放陸客來台觀光「不斷附加條件」,顯示並無誠意。兩岸觀光自疫後迄今猶未恢復常態化,互設關卡,不斷相互指責。
我陸委會表示,過去台灣對於大陸的禁令早就開放過,但大陸沒有表現相對的善意,希望他們可以趕快解禁。陸方則指造成兩岸觀光旅遊不能恢復正常化與常態化的障礙,在「民進黨當局」。
其實,與其相互責難,不如競逐哪一方無保留地全面開放,更可把阻礙的責任歸結於對方。
經貿、青年與旅遊正是兩岸交流的三個重要面向,有實質性意義,官方實應揚棄政治考量不予設限。如果將政治上的衝突無限擴張,波及具有實利的領域,則不僅是兩岸的重大損失,也會使彼此的善意循環無從開展。
兩岸之間近年陷入惡意螺旋不斷上升的逆境中,亟需突破,在主權問題不能善解的情況下,應致力於民間各方面的交流。愈是政治卡關,愈應在其他方面大幅開放,方可緩和緊張關係,夯實融合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