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毛蔚領
每年六月三日的禁菸節,是為了紀念在清朝道光年間,於虎門銷燬鴉片的林則徐,然首倡者其實為黃爵滋。
黃爵滋(1793-1853),江西宜黃人,十歲即通諸子之學,道光三年中進士。道光十五年向朝廷上〈六事疏〉,主張刷新吏治、廣開賢路、破格舉才、整頓軍務、懲治匪民、嚴防外夷等,極受道光帝賞識。
十九世紀初,英國船艦屢至閩、浙、魯諸省偵伺,當東印度公司取得鴉片專賣與製造特權後,更將鴉片大量輸入我國,嚴重影響國計民生,黃爵滋因此上疏要求禁菸。然道光十六年,曾在廣東任職多年,對鴉片貿易情形相當熟悉的太常寺少卿(掌祭祀事宜的禮部官員)許乃濟卻上疏弛禁。
其理由為「例禁愈嚴,流弊愈大」,故主張仍按藥材納稅,使鴉片貿易合法化;唯販賣鴉片所得只允以貨易貨,且民間可販賣吸食鴉片,但官吏、士人及兵丁除外;並准許內地種植罌粟,則「夷人之利日減,終無利可圖」。道光帝覺其所言不無道理。
道光十八年,黃爵滋上〈禁菸議疏〉,力陳自鴉片流入中國,道光三年以前,每年外流數百萬兩白銀,「其初不過紈褲子弟習為浮靡。嗣後上自官府搢紳,下至工商優隸,以及婦女僧道,隨在吸食」,外流白銀每年漸增,道光十四年至十八年已高達三千萬兩之多,「以中土有用之財,填海外無窮之壑」,年復一年,何處是底?
故他提出「必先重治吸食者」,凡吸食者,限期一年戒菸,逾期則平民處死刑,官吏加等治罪,子孫不得應試,知情不報者亦治罪等措施。
道光帝對禁菸尚在猶豫中,廷臣也意見紛紜,而贊成禁菸的大臣中,以湖廣總督林則徐態度最為堅定。他認為,若以懈怠的態度看待鴉片毒害,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
此時,道光帝仍未下定決心,直到得知莊親王奕竇與輔國公溥喜在靈官廟尼寺吸食鴉片,始悟鴉片已毒害皇室子弟。因禍源起自廣東,遂命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州執行禁菸任務。
禁菸運動由此開始。林則徐在虎門焚菸,議外國人販菸罪;一年後,黃爵滋亦以欽差身分到走私猖獗的福建查禁鴉片。
咸豐三年,黃爵滋病逝北京,歸葬宜黃二都鄉石鞏寺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