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黃思維
01
1994年,南韓知名企業家白種元創立餐飲集團「The Born Korea」,1997年遭逢亞洲金融風暴而背上巨額債務,險被絕望淹沒的他重新檢視自身優缺點、專注在餐飲事業上。他從最初的韓式包飯料理攤販做起,腳踏實地擴展自己的餐飲版圖,如今旗下超過30個品牌,還在日本、菲律賓、美國等開了近300家分店。白種元說:
「讓失敗當老師,自己教自己。」
02
埃及桌球好手哈馬度(Ibrahim Hamadtou)1983年不幸被火車輾過失去雙臂,雖然他只剩下雙腳,卻沒有放棄運動,1986年開始勤練如何用嘴巴持拍擊球,並在2013年埃及桌球公開賽拿下銀牌,同年更被評為阿拉伯年度最佳運動員。哈馬度說:
「我相信只要你努力,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
03
國際名導侯孝賢小時候愛打架、不學無術,他一直到當兵之後才醒悟,驚覺自己一事無成,決定改變自我。1969年考上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的他,憑著一股對電影的熱愛,立志要踏入電影圈,從場記、副導一路做成國際名導,還被譽為「台灣最偉大電影人」。侯孝賢說:
「人生不是一場戲,人生是一步、一步慢慢去成就。」
04
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是當代備受推崇的創新大師,他1997年提出「破壞性創新」理論,旨在突破現有市場所能預期的消費改變,對企業的創新與經營策略影響甚巨,促成無數新公司的誕生。克里斯汀生認為:
「成功的唯一途徑是,幫助每一個人成為更好的人,而創新是開啟更多這種機會的鑰匙。」
05
日本漫畫之父手塚治虫,抱持著想要提高漫畫社會評價的意識與使命感,1950年毅然從醫學跨界到漫畫界,生涯中他一共創作了超過400部漫畫,《原子小金剛》、《怪醫黑傑克》等都是席捲台日的經典之作。手塚治虫表示:
「不管演講或漫畫都是工作,一旦答應了,就要把它做好。」
06
新北市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一直傾力推廣校園的閱讀風氣,透過推廣「晨讀10分鐘」的閱讀活動,將閱讀的樂趣分享給同學;她不辭勞苦的任事態度,也獲教育部「102年度績優圖書館人員暨推動閱讀教師選拔」肯定。宋怡慧說:
「學會在沒有掌聲的時候,默默付出,堅持做對的事。」
07
英國前首相的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是英國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擔任過首相職務的女性政治家,她出身並不顯赫,但受到父親不遺餘力的鼓勵,加上自身聰明才智與堅定意志,1943年順利考取牛津大學桑莫維爾學院,並成為牛津大學保守黨協會主席,開啟從政之路。柴契爾夫人認為:
「注意你的思想,它們會變為言語。注意你的言語,它們會變為行動。注意你的行動,它們會變為習慣。」
08
演員陳柏霖2001年因緣際會邁進電影圈,2012年曾獲金鐘獎──戲劇節目最佳男主角獎;演活許多經典角色的他,認為演戲只是享受人生的其中一個方式,比起成功出名,他更專注於恣意徜徉在每一個角色當下帶來的無限快活。陳柏霖說:
「每個人生角色,都要用力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