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黃思維
整理/黃思維
01.
網球選手謝淑薇自1991年開始接觸網球,2002年她無法忍受高壓訓練,選擇獨自逃家遠走日本。經歷一個人在異鄉生活的辛苦後,她將吃苦當吃補,把球場上的各種狀況視為磨鍊,堅定信念要在網壇上創造成績。今年1月她拿下澳洲網球公開賽混雙、女雙冠軍,更在7月的溫布頓網球錦標賽混雙拿下金盃。謝淑薇說:
「面對低潮就樂觀面對,有上有下才是真實世界。」
02.
陳孝盈曾在新北市三重高中擔任主任教官13年,他發現有些學生因父母忙於工作、疏於照顧,而衍生偏差行為;為此,他開始了解學生的生活狀況,並根據每位學生需求適時給予協助,讓每個孩子都願意進到校園。陳孝盈認為:
「今天如果不做,明天一定會後悔,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可能的希望。」
03.
劉德華被譽為香港樂壇及影壇的傳奇人物,63歲的他依然站在娛樂圈的巔峰,至今魅力不減的關鍵在於「自律」與「堅持」。無論行程多麼繁忙,他始終堅持每天至少運動1小時,並保持規律作息,這習慣也讓他在高壓的環境中,為自己帶來內心的平靜。劉德華說:
「成功並不是必然的,但努力卻是應該的。」
04.
俞寧寧是矽谷新創圈的傳奇女性,1996年首次加入創業團隊的她,陸續建立廣告服務平台「Perfect Market」等7間新創公司,不僅在競爭激烈的高科技產業中闖出一片天,也為旅美台灣人樹立科技創新創業的楷模;Perfect Market如今被網絡廣告公司Taboola併購,她也改任Taboola研發副總裁。俞寧寧說:
「即使會失敗,也要告訴自己『我會嘗試』。」
05.
特斯拉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1971年出生於南非,從小遭受父親的精神虐待的他,曾被送到充滿弱肉強食的野營活動中競爭。在嚴峻環境的試煉下,他練出一身「不畏風險」、「抗拒束縛」的性格,使他成為一個無所畏懼的創新者。馬斯克認為:
「如果一件事情夠重要,那麼即便所有條件都與你作對,仍應該要做。」
06.
崔凱莉(Kelly Choi)是南韓國際連鎖企業Kelly Deli總裁,出身貧困農家的她,只能白天當女工貼補家用,晚上讀夜校進修。成年後,崔凱莉因創業失敗而留下龐大債務,但她沒有放棄人生,下定決心學習富人的思惟方式,將時間花在有益的事情上,並憑著這股信念、一步一步成為總裁。崔凱莉說:
「即使每天只成長1%,一百天就能成長100%。」
07.
1996年逝世的喬治.伯恩斯(George Burns)是美國著名的喜劇演員,他跨越歌舞、廣播、電影等所有流行領域演出,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喜劇滑稽配角之一;一生為電影奮鬥、做出貢獻的他,拍攝過的電影作品多達77部,曾在80高齡時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伯恩斯認為:
「寧願失敗地做你喜愛的事情,也不要成功地做你討厭的事情。」
08.
覃惠蘭是中國大陸廣西省一位退休醫生,2022年無意間穿上兒子的外套後,意外在社群平台走紅。她在2024年走上巴黎時裝周的伸展台,以70歲之姿告訴眾人,無論什麼年齡,「美」就是沒有隔閡、沒有限制。覃惠蘭說:
「只要繼續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