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踏查】斗六吳秀才古宅

文/鄧榮坤 |2024.06.11
770觀看次
字級
圖/鄧榮坤
圖/鄧榮坤

文/鄧榮坤

距離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不遠的地方,有一棟很容易被遊客忽略的建築──吳秀才宅,為台灣清領時期最後一年的秀才吳克明家族所有。雲林吳家名列台灣十大家族之一,根據雲林縣政府斗六鎮公所資料,吳克明還曾是雲林的首富。

吳克明(1872-1937),號雲山時隱,晚年號碩軒。曾祖父吳五成於咸豐年間自福建漳州府南靖縣遷台,定居於雲林縣;祖父是清朝武官,曾擔任「千總」一職,依據清朝武官軍階由高至低,分別為提督、總兵、副將、參將、游擊、都司、守備、千總、及把總。

吳克明二十二歲時,參加縣學考試,秀才及第,而這年也是清廷在台灣舉辦科舉的最後一榜,隨後,爆發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吳克明因此斷了科舉之路。當時的環境,識字者甚少,能高中秀才更是鳳毛麟角,於是,吳秀才成為地方上閃耀的仕紳,著有《道學淵源》與《碩軒詩文稿》等書,在日據時期,先後擔任台南縣公議局參事、斗六辦務署參事、斗六區長與斗六廳參事等職務。

吳家在吳克明高中秀才後,遷徙至雲林斗六,四合院平房幾經改建整修,成為當地醒目的地標,往來政商稱之為吳秀才宅。吳秀才宅創建於光緒十五年(1889),原先格局是採用高貴的油杉、樟木、楠木、烏心石構築成燕尾式的三落式府第,宅院的門樓為重簷歇山式,正廳前的軒亭有網目斗栱,大量運用西洋圓拱結構、球面薄殼構造與精美的門窗木雕等。

之後,因當地氣候溼熱,梁柱一度出現蛀蝕、朽毀,吳克明逐一整修,將原有木雕梁架拆下,窗櫺構件換上了水泥磚牆,也添加西洋巴洛克風格的泥造裝飾,讓老宅擁有新的風貌。最特殊的是門樓,左右牆呈八字型,稱為「八字牆」,凸顯門樓更具氣派,而且整座門樓為水泥構造,屋頂不鋪瓦,外觀呈現灰色調看起來極為樸素。後來又在古宅西側增建西班牙式招待所與磚造洋樓、造景庭園、馬場等,是當地標誌性的華洋混合建築。

當時的宅邸,位於斗六市街南郊,環境幽靜有如世外桃源。佇立於坐北朝南的吳秀才宅前,往事似乎隨著撲面而來的暖風,一陣一陣慢慢在心田漾盪著,正廳內有一對聯「野鶴巢邊松最老、仙人掌上雨初晴」,頗能形容漫遊之意境。

如今,老宅雖已有部分毀損,但建築結構尚稱完整。宅院中各處的建築設計,反映了二十世紀初期台灣的多元文化風貌,而圍繞在吳家的風風雨雨超過百年,也可管窺台灣的近代歷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