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死亡之後的生命 4-2

文/星雲大師 |2024.11.06
429觀看次
字級
死亡不是一種結束,不是一切的終止,而是另一種境界的開始。知道這身體如水泡,覺悟世間如幻化,對於死亡的存在便能順其自然,處之泰然了。 圖/洪昭賢(Bing AI生成創作)

文/星雲大師

時間:1983年11月3日

地點:台北國父紀念館



經典記載人死亡時有三種徵候:

1.地大增上:如果亡者是因為肉體或骨骼的毛病而死,他在臨死時會覺得全身像大地沉於海中一樣,緩慢的一點點沉沒、掩埋,有一種很大的壓迫感,如同「地大落入水大中」一樣。

2.水大增上:如果亡者是因為血液循環系統不順暢而去世,他在臨死時會覺得全身像浸在水中一樣,先有溼冷的感覺,然後逐漸轉為火焰燃燒般的高熱感,如同「水大落入火大中」一樣。

3.火大增上:這是因呼吸系統障礙而去世的徵候,像野火在暮色中燎燒,全身感覺到烈風吹刮,碎為微塵,片片灰飛煙滅,如同「火大落入風大中」一樣。

人死亡後的情形,依佛經的種種記載來看,由於軀殼形體從有形有限轉化為無形無限,所以人死後的境況要比生前好多了,我們從下面幾點來比較:

1.時空的限制:人在生前受了時間和空間的限隔,不能隨心所欲萬里遨遊,也無法返老還童縱情恣性;一旦死亡,脫離形體的桎梏,他的道心真性就可以自在來去,穿越三界時空。

2.肉體的負擔:《法句經》說:「天下之苦,莫過有身;飢渴寒熱,瞋恚驚怖,色欲怨禍,皆由於身。」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我們的大負擔——餓了要找東西餵它吃,冷了要替它加衣服,生病時要忍受牽腸腐胃的痛楚……死亡後,魂魄神識不再受軀殼的牽制,就沒有飢寒、病痛的生理折磨,也沒有種種觸受壓迫的負擔了。

3.人天的神通:活著時,人的種種能力受到軀體限制,死後則不受物質世界的拘束,能夠穿牆越壁,看到肉眼所看不到的事物,聽到耳朵所聽不到的訊息。而且神識具有浮留在空中的能力,能夠自由自在地飛行,其運動的速度,可以隨意念所生,無遠弗屆。除了佛陀的金剛座、母親的子宮胎不能穿越外,其餘物質世界的任何阻礙都可以穿梭自如,真是「念動即至」。

所以,死亡不是一種結束,不是一切的終止,而是另一種境界的開始。神識從舊有的身體出竅後,等於離開了生長數十年的人世間,開始為他另一次生命的開展尋找出口。從死亡到投胎轉世的這一段時間,佛教稱為「中陰身」,中陰身會隨著前世的業力,尋找他投胎轉世的因緣,等到因緣具足轉生之後,便會忘記前世的經歷,這叫「隔陰之迷」;因為有這種隔世遺忘的現象,所以今生不記得過去生的種種困苦,而投胎再生後也會忘記今生的煩惱。順治皇帝有一首詩說:「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就是說明死亡狀況的流轉。

其實,知不知道過去生,曉不曉得未來世,都不是很重要的問題。在佛法裡,人是死不了的,死去的只是四大假合的軀殼,而生命卻是綿延不斷的。如法正覺的道心、自性,雖歷千秋萬世亦常存不滅;知道這身體如水泡,覺悟世間如幻化,能夠如此,對於死亡的存在便能順其自然,處之泰然了。

二、從死後的審判 說到死亡的去向

世界上許多宗教都認為:人死後必然會先受審判。例如:民間的道教,相信人死後要受十殿閻羅的審判;天主教和基督教也說人死後,萬民匍匐在上帝座前,像一群羊般靜候上帝的審判。佛教對人死後的去向不是這樣安排的,佛教相信:死後審判我們的不是佛祖,不是菩薩,也不是閻羅王,而是由自己的業力來審判。未來投胎轉生的好壞,要依生前作為的好壞決定;未來輪迴六道的去向,要看自己造業的因果而定。在佛教裡,每個人未來的幸福與痛苦不是被神祇左右操縱的,而是在自己手裡。

人死後,往何處去呢?唯物論者認為人只要一死,就什麼都沒有了,談不上什麼去向,因此生命是短暫的,是容易消滅的,這種論調使許多人對生命的本質起了懷疑和恐懼,不懂得珍惜人生。既然人死了什麼都沒有,於是有人縱欲享樂,有人殺盜淫妄,無所不作,這種遮無因果的人生觀,實在是一種膚淺可怕的邪見。基督教對於死後審判的看法雖然與佛教不同,但是他們既有升天國、下地獄的主張,就表示死後生命還是存在的。佛教則更進一步預知死後轉世投胎於六道的哪一趣,而用一首偈來表達投胎的去處:「頂聖眼升天,人心餓鬼腹,旁生膝蓋離,地獄足底出。」

這首詩偈的意思是說:人死了以後,身體的哪一個部位最後冷卻,就代表往生到哪裡。如果亡者死後是從腳底冷至頭頂,而頭頂還煖熱的話,表示他成聖果了;如果身上所有的部位都冷了,而眼睛還是煖熱的,表示靈魂從眼睛出去,這個人升天去了;全身僵冷而心窩還是溫熱的,是再世為人而轉生人世了;如果身上各部位都冷了,只有腰部是熱的,表示這個人墮入「餓鬼道」了;死後一段時間膝蓋猶煖熱的,表示淪入「畜生道」了;如果一個人最後冰冷的部位是腳底,就是受罪而墮落到地獄裡去了。

所以,人死後會隨著各人業力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歸宿,有的可以升天成聖,有的轉世做人,不一定都會下地獄或變成餓鬼。

所謂「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人死後所能依憑的業力也有三種:

1.隨重受生:好比銀行查帳,債務欠得最多的人要先查先還,人死了以後,依照各人生前積聚最多的重因,而去輪迴受生。譬如善根深厚的人,出生善途享樂;惡業盈貫的人,輪迴惡道受苦,這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2.隨習受生:佛教相信人死後會隨著平日的某種習慣去受生。例如一個人平時「阿彌陀佛」念得習慣成自然了,一旦遭到意外,在瀕臨彌留的一剎那間也是一句「阿彌陀佛」,這時候的一句「阿彌陀佛」,比念佛幾十年還有效,隨著這人天交戰時的一句「阿彌陀佛」,便能往生西方極樂淨土。

3.隨意受生:人死後受生的去向,跟日常自己的所思所念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平日專心致志想成佛成道,死後便能隨這個意念往生淨土;如果平日一心一意想躋登天堂,死後便能隨這個意念往生天界。所以日常修持時,如何念念相續不斷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無論是由那一種業力受生,大部分的人死後都要通過一條漫長而黑暗的隧道,然後自有人前來接引。有的人是靠一條船引渡,帶他渡過生死海到達彼岸;有的是牛頭、馬面鬼卒來拘拿,前往地獄受苦;而念佛的人,會有阿彌陀佛、菩薩等聖眾來接引我們往生西方極樂淨土。

所以真正的佛教徒,如果平日能攝心正念,行善去惡,就不怕審判,也不怕死亡。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