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人物92】數據應用達人賈西亞 藉助AI找回失去的記憶 文/楊慧莉 |2024.10.19 語音朗讀 78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賈西亞的「合成記憶」計畫根據客戶的自述,用生成式AI技術生出一組照片,再讓客戶指認,未來也將成為城市找回過去記憶的重要工具。圖/Domestic Data Streamers賈西亞團隊所創造的影像,感覺比較像是夢境,重點不在傳達史實的真實性,而在反映其情感真相。圖/123RF圖/Girbau LAB療養院的護理人員運用懷舊療法改善失智症患者的認知能力。圖/123RF看家族照片,可讓人追本溯源,知道自己是誰。圖/123RF賈西亞團隊運用生成式AI技術幫卡門找回童年記憶。圖/Disseny Hub Barcelona 文/楊慧莉如果說,記憶是人類建構身分認同的橋梁,萬一因生病而失去,或是用來證明「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的照片因故不見了,該如何是好?西班牙人賈西亞擅長用數據說故事,這次他要深入人類的記憶,運用現代科技,幫人類找回記憶和愛的連結……深入記憶善於轉化冰冷數據保‧艾爾肯‧賈西亞(Pau Aleikum Garcia)是一間以巴塞隆納為據點的創意工作室「Domestic Data Streamers」的共同創辦人和執行長。過去十年,這間創意工作室在結合數據和設計及參與式藝術創作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他與團隊將抽象的數字、試算表、資料庫轉換成可感知的體驗,其作品在全球透過展覽、影片、網路和戲劇產品展現特色。此外,他也擔任ELISAVA 設計學院數據設計課程碩士班的主任等。賈西亞的創意工作室自二○一三年成立以來,已幫許多博物館、國際組織和文化機構,創建出各式各樣以數據為本的體驗。最近,他與團隊深化數據的應用,在發現記憶對人類身分認同的重要性後,聚焦於如何藉助生成式AI技術「找回」各種不同的失憶。卡門憶兒時想留根舉例而言,賈西亞曾坐在一位家住巴塞隆納的九十歲老太太「卡門」面前,詢問她,「您最早的記憶是何時?」卡門活了將近一個世紀,賈西亞深感這個問題可能有些困難,自忖對方該不會說,「就是你現在問我這個問題時啊!」不過,卡門卻說,「一九四一年,六歲時。」然後,侃侃而談陳年往事。當時,她和母親會付錢給一個家庭,為了讓對方允許母女倆進入屋內走到他們家的陽台,因為陽台正對面是一處監獄。卡門的父親原本是一位醫師,但在西班牙專制時期因反對法西斯主義而成了政治犯,遭羈押監禁。唯一讓家人看見彼此的方式就是透過那座陽台,看進監獄的窗戶裡。那便是卡門對她父親最早的記憶:在那條街上透過監牢的鐵條。聽完卡門的故事,賈西亞問她,「那您想不想為當時的記憶留下影像?」卡門說,「當然好啊!我很想讓家人知道我經歷過什麼,這樣他們才會記得自己的根。」於是,賈西亞團隊便開啟一個實驗,用生成式AI技術設法把一段記憶轉化成一幅影像。生成式AI發揮影響賈西亞團隊從記憶描述著手,藉助生成式AI,弄出了許多影像,讓卡門一一過目,結果有兩張影像吸引她的目光,讓她指著影像說,「這就是我和母親站在陽台,我認出髮型了。」霎時,她似乎找回了已失去的東西。此外,團隊還用那個影像作為起點,生出一段影片,裡頭不僅有卡門和母親,還有她父親從街的另一頭回望她們。卡門看到這段時,一陣靜默,接著告訴賈西亞,她已經許久沒看到自己父親的樣貌了。由此可見,團隊所創造的影像不是過去史實的再現,感覺比較像是夢境。賈西亞表示,那些是基於有瑕疵和未闡明的記憶所製作出的視覺物;在重組記憶時也發現模糊、未闡明的影像效果好過超級寫實主義的影像……因為真正感動人的不是史實的精準度,而是鑲崁在影像生成系統裡的情感真相。賈西亞將此專案計畫稱為「合成記憶」(Synthetic Memories),是他們的創意工作坊的其中一個案子。他所引領的團隊有研究員、設計師和工程人員。他們一起探索生成式AI技術可對社會發揮的影響力,即從媒體素養到文化遺產,當然還有現在所說的「記憶」。當記憶消失不見時賈西亞深感記憶在身分建構上不可或缺,「記憶提醒了我們是誰,而視覺記憶又是如此重要,也因此我們在自己的皮夾裡、手機裡、家中都藏有自己所愛之人的照片。」對賈西亞而言,視覺記憶型塑了自我感受和對某個特定地點的歸屬感,教導我們認知過去的事情,藉此讓我們更深刻了解自己是如何回應事情的。他指出,合成記憶就像在大腦形成和儲存的有機記憶,也是一種視覺記憶,都是來自一個人未曾用文件記錄過或已失去的過往經歷,但我們現在可用生成式AI技術把一個文本或口述轉化成一個影像。為何我們會失去視覺記憶和記憶本身?賈西亞表示,這有幾個原因,最常見的是因老化和罹患阿茲海默症或帕金森氏症,讓記憶力衰退和消失。他自己的家族就有人罹患阿茲海默症,因此很清楚那箇中滋味,「那是一種可怕的疾病,你不僅看到所愛的人記憶慢慢衰退,還有他們的個性和身分認同也都漸漸消失了。」擴增認知重建記憶讓愛蔓延兩年前,賈西亞團隊想知道合成記憶可以如何運用在不同的社會情境,便著手一些聚會,與不同專業人士會晤。然後,他遇到了一個在療養院服務的社工「大衛」,兩人一拍即合。原來,大衛當時在照顧一群阿茲海默症病患,正使用「懷舊療法」(reminiscence therapy)。盧妮雅猶記夫樣貌賈西亞表示,懷舊療法,是一種使用音樂和一個人過去的舊照片,藉以觸發內心深處情感記憶的治療方式,可把它想作是幫生銹的舊鎖上潤滑油,以利打開我們腦中某些被遺忘的房間大門。「對某些人來說,這種療法已被證實,有助防止憂鬱、認知衰退、甚至改善認知能力。」於是,賈西亞團隊設計了一個具有前導性的實驗,把合成記憶放進懷舊療法裡。過去兩個多月,已有十二名病患做了個人療程和團體治療,從中可看出參與程度和認知能力之間的關聯,代表這不僅是一種新式療法,也是偵測出早期認知衰退的另一種好方法。舉例而言,團隊在療養院為九十六的盧妮雅生成出一個影像。影像生成是根據盧妮雅的自述。她說,跟夫婿相處的回憶裡最喜歡的部分是,周日時老公在客廳看報紙,她就會在一旁用老留聲機放些音樂鬧他。當盧妮雅看到賈西亞團隊弄出的影像,開心的眼睛一亮。只是,過了一陣子後,她看著賈西亞說,「但有個問題喔,影像中的男人不是我先生啊。」「怎麼說?」賈西亞問。「我的丈夫醜多了。」盧妮雅邊說邊呵呵笑。影像記憶失而復得賈西亞坦承,這種療法當然不是用來治好失智症,但可以讓失智的過程少些畏懼,有個病患就說,「這有點像是到處找自己的眼鏡後卻發現眼鏡戴在自己頭上。」換句話說,這種療法看似讓病患有小小的進步,卻提供大大的紓解。「從醫學的角度,這可以是一種暫時增強認知能力的新方法,讓家人和照顧者在苦惱或無法與病患搭上線時覺得好過點。」賈西亞團隊的這個先鋒實驗很看好,於是進一步的與加拿大的「 AGE-WELL network」、多倫多大學和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員合作。他們在今年夏天就一起探索和設計一套倫理性架構,可用以保護家人和病患,同時還把這套療法與其他療法式的介入做比較,看看要如何讓這套療法適用於全球的家庭和相關機構。賈西亞進一步指出,合成記憶的專案計畫並不限於失智症的研究,因為除了失智,還有很多原因會讓我們失去視覺記憶。比方說,戰爭、政治迫害或天災除了讓人流離失所,也同時讓人失去相簿、硬碟、手機、日記本等。而合成記憶可讓人重拾過去遺產已失去且即將被遺忘的部分,是重組一段已看不見的過去的新方法。而今,在巴塞隆納市議會支持下,賈西亞團隊將在當地成立第一間公共辦公處,目的在重建城市的視覺記憶,任何市民都能來此重建他們的記憶,成為社區史的一部分,藉此了解各個社區過去史裡居民所扮演的主體性角色。失和父女重修舊好日前,賈西亞收到社工大衛送來的一張影像照片,影像由他和一位失智症患者一起生成。這位患者已經很久沒跟女兒說話了,因為父女關係不太好。這位父親跟大衛說,他很怕馬,但因為女兒愛馬,他在女兒童年時每周都帶她去騎馬。他請求大衛幫他生成一張父女倆在一個如夢似幻的場景一起騎馬的影像。這不是記憶,因為從未發生過,而是一種懷舊,父親想用這種方式懷念女兒。後來,在父親的同意下,大衛把影像傳送給女兒,女兒因此在將近十年都沒跟父親交談後,回到巴塞隆納,與父親促膝長談。事後,她跟大衛說,當她看到這個影像時,明白她的父親原來一直都對她保持著美好記憶。基於個人經驗和感受,賈西亞指出,影像除了可作為這個世界的見證,還可以改變我們看待它的方式,而今我們還有了工具,可協助我們了解不屬於自己時代的故事,即那些不曾以影像顯示的他人經驗,藉此把那些看不見的現實搭在一起。備受愛戴的加泰隆尼亞女作家羅伊格(Montserrat Roig)曾說,「如果有一種行動可以表達愛,那就是懷念了。」這也是賈西亞的衷心期許,「希望我們都能有機會以這樣的方式愛人和被愛。」 前一篇文章 【趨勢人物91】莎拉‧朱斯托力推打破虛實界線 創造更多愛的連結 下一篇文章 【生活智人120】食物&氣候專家 莎拉‧雷克:多素少葷 健康護生愛地球 熱門新聞 01如水的歌聲2025.10.1902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多元宗教慈善關懷2025.10.2003【閃文集】 一生擁抱自然——珍‧古德2025.10.2104佛光慈善音樂會 援助北宿霧重建2025.10.2205祈福.勝尾寺2025.10.2006東禪寺考生祈福會 助正念自信應考2025.10.2207【歡喜收穫】 圓一個幸福園藝夢2025.10.2108【小城故事】 兩冤家2025.10.2109行動奶奶傳奇 1年淨化52海灘2025.10.20103佛光人行佛敬老孝親 老人節獲表揚2025.10.2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生活智人148】行銷暨活動經理 包克特 借力使力 靠電玩拉近親子關係【經典人物43】影星勞勃‧瑞福 懷抱希望 用電影喚醒人類行動力【生活智人147】暢銷書作家 華萊士 帶你體認和擴大你生命的價值【趨勢人物103】免疫學研究員菲根鮑姆 生死關頭 發現救命新解 作者其他文章【生活智人148】行銷暨活動經理 包克特 借力使力 靠電玩拉近親子關係【生活智人146】專欄作家斯肯納齊: 給你的孩子更多自主成長空間吧!【生活智人145 】社會心理學家帕拉米思 帶你擺脫憤怒的負面挾持【趨勢人物102】納米比亞經濟功臣姆紐佩 另闢「潔」徑 拯救失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