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撒比娜
愛惜舊物、節約資源似乎成為當代主流思潮,大量的工業生產已經耗盡地球有限的資源,節能省碳成為生活的新常態。但是多數人仍是喜新厭舊,仍無法克制過度消費的習慣,僅能勉以道德約束購買欲。其實,仔細整理自己常用的服飾用品,會發現並非昂貴或新物才是最合用的,新品入手,可能數年才穿用幾次,便成為深藏櫃中的舊物。
我最愛的水杯,就是在旅行途中的市集偶獲的手作陶杯,雖然不是連鎖家居用品店的高價品,但是放在每天工作的桌上,注入咖啡與茶香的同時,四周就會充滿異國氣息與旅行回憶,而且質地厚實,樣式也是獨一無二。
我最喜歡的休閒服,則是周末露天市集展示的棉質襯衫,僅僅約一個便當的價格,但是純棉好穿又適合自己的身形。雖然衣櫃塞得滿滿的,但是要找到幾件舒適合穿的衣服卻是不容易的。這件百餘元的襯衫,已經陪伴我度過無數出外趴趴走的好時光,每每穿上,總會啟動假日放輕鬆的密碼。
還有,我覺得最合用的提袋不是塑膠袋,而是拆解廢棄舊衣縫製的寬口肩背袋,耐用的合成纖維承重及防溼效果佳,拆下的衣扣,重新縫製於提袋表層,產製出新的趣味感,也讓舊衣免於深埋泥土之中、永難分解、回歸塵土的悲哀。
日常生活中的用品,愈來愈多是無名產製,但是經濟實惠、穿用合宜,這些並不需花很多錢的衣物器具,雖不如名牌精品高價,也難以展示社會地位,但是用少少的花費,就獲得高頻率的使用,其實就具有無價的高CP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