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提供
社會上有一群辛苦的照顧者,面對著各種不同的長照議題,一旦碰上了真的會不知所措、驚惶無助。
阿茲海默患者的照顧者心裡是難受的:明明患者是自己的家人,但他卻不認得我……每天重複問同樣或類似的問題……長期照顧下來真的好累好辛苦……他不倒我都倒了……這些都是照顧者們常見的心聲,阿茲海默的病程無法逆轉,照顧是一條不捨又難過的歷程,但誰又能來支持照顧者們?
誰都不希望家人或自己需要經歷這樣的辛苦,但人生無常,長照已經成為國家層級的議題。照顧這條路無法預測盡頭,患者的症狀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加嚴重,照顧變得更加沉重且吃力。
曾是長期照顧者,現為協會「心理支持員」的黃阿姨說,因為曾照顧失智先生,完全能理解在外在波動與內在壓力下,照顧者的無聲吶喊。她分享自身經歷,就算有了長照2.0,資源不斷布建與擴展,但一般的「老老照顧」家庭,仍因深陷照顧重擔,無法在紛雜的長照資訊系統中即時取得援助。她就曾因萬念俱灰,幾乎喪失生之意志。在偶然的契機下,進入照顧者支持團體,使用喘息服務,才得以從滅頂邊緣上岸。
如今,她帶著重生的經驗,從長期照顧者的角色轉而為高風險長照家庭提供身心支援,在第一線傾聽照顧者訴說不出的委屈與辛苦,從共同的經驗中彼此同理,使家庭照顧者不再感到孤立無援。
之前辦活動時,有一位A大姐,她說:「有時,我會想,出了事情,沒有人會怪他們做錯了事,因為知道他們生病了,但其他家人卻會怪罪我做的不好。為什麼這麼不公平?有時候很怨恨老天,我到底是上輩子做了什麼錯事,這輩子要這樣對待我。」聽了真覺得心酸,照顧者們除了照顧的負擔外,若其他家人不能支持還不時指責,這真的會成為壓倒照顧者的最後一根稻草。
如果你身邊有朋友,或者是在看文章的你,正身處在照顧者的人生階段,希望大家都能把握政府資源,多多利用。也可以請單位協助轉介,政府之外也有很多基金會跟協會,有專業的人才跟能量可以提供幫助。也或許可以參考日照中心,交給專業護理人員或照服員,協助照顧家人。
A大姐就說:「第一次送先生去日照機構時,非常擔心,覺得自己才有辦法好好對待自己的伴侶,所以從來沒有把發病的先生交給別人照顧。但當隔天去找先生時,卻久違地看到先生很開心的在唱歌。」這讓A大姐非常驚訝,也鬆了一口氣地說:「原來不是我也可以。」
這也顯露了華人傳統觀念,覺得照顧家人是自己該承擔的責任,把家人送去專業機構就是不賢淑或不孝,讓照顧者受困在一個囚籠裡,被綑綁,感受壓迫也看不到未來,好像就只能這樣生活下去。但讓我們轉個彎,換個思考模式,站在長照對象的立場來思考,說不定會有更多的彈性跟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