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賴清德總統在國慶晚會致詞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剛過完七十五歲生日,而中華民國要過一百一十三歲生日,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絕不可能成為中華民國的祖國,而中華民國可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十五歲以上民眾的祖國。」這一段「祖國論」很不同於過去賴總統的「兩國論」,因此引起很多討論,不論是正或反解讀,其實只有「憲法一中」才是「祖國論」的根本。
從正面解讀者認為,賴總統意外縫合了兩岸的歷史連結。首先他承認了一百一十三年的中華民國,不同於蔡英文的七十五年中華民國台灣;其次他承認中華民國是先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祖國,也就是承認了兩岸國祚的一脈相承,而不是一邊一國。如這樣解讀,當然代表著賴總統不再強調兩國論,是一種善意表示。
另一種解讀是黨政人士的說法,認為這段「祖國論」是對內主訴團結,一邊遞出橄欖枝,一邊重申兩岸互不隸屬的態度;也是要國人切勿用祖國稱呼中華人民共和國,真正的祖國也是中華民國,用意在破除國共內戰舊史觀,並向「對中國輸誠」的表演工作者喊話。這種解讀比較接近賴清德的想法,畢竟從五二○就職以來,他就一貫主張兩岸互不隸屬、一邊一國。
對賴總統的「祖國論」,大陸官方並沒有立即回應,大陸網民也沒有太多的討論;他們已經認定賴清德的台獨主張,知道賴清德不會有什麼好話,且在美國大選之前,中美之間沒有必要再生波。前不久,大陸外長王毅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才在紐約會談過,王毅一再強調,當前台海局勢的最大危險就是賴清德愈來愈猖獗的台獨行徑,希望美國能夠停止武裝台灣、公開反對台獨、支持中國和平統一。
日前國際知名的「國際危機組織」提出一份報告指出,賴清德總統對北京採取更強硬立場,招致北京對台灣更大壓力。為避免事態升級,建議賴總統應重申遵守《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相應地,北京收回對賴總統的指責,減少台灣周邊軍事活動,雙方還應進行祕密或二軌對話。這是緩解兩岸關係最直接而有效的建議。
大陸的一貫態度就是只要台灣承認一中,在一個中國原則下,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什麼都好談;只要台灣人承認是中國人,中國人就不打中國人,戰爭的危機立即解除。這樣的原則既不違背《中華民國憲法》,更無礙於中華民國的現狀。儘管蔡英文時代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之間沒有溝通對話的條件,但至少蔡英文願意「在憲法和兩岸條例的架構下處理兩岸關係」,因此兩岸之間還不至於兵戎相見。
而賴清德不但強調兩岸互不隸屬,還一味設法將兩岸的歷史連結脫鉤,甚至一再挑釁大陸,稱「民主台灣,專制中國」,散播兩岸仇恨的因子,這樣的說法和做法已經完全背離歷史事實,也違背了《中華民國憲法》的一中原則,更違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將台灣地區和大陸地區視為同一個中國架構下的兩個區域。
賴清德一再切割兩岸的歷史、文化,甚至仇視對岸的言行,確實為台海帶來無法避免的戰爭陰影。儘管很多學者為「祖國論」做正面解讀,卻無助兩岸正向而行。為今之計,只有期待賴總統在國慶文告上能夠回歸「憲法一中」,兩岸才有緩解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