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中國大陸人民銀行(央行)等三部委上月二十四日重磅推出針對股市、房市的刺激措施,宣布調降政策利率和銀行存準率,並降低現有抵押貸款成本後,大陸股市連續飆漲五天,上證指數大漲超過百分之二十,重回久違的三千三百點。
隨著陸股的爆紅,過去幾天全球投資界最多人討論的問題就是:中國「連環拳」救市措施,是否真的能夠挽救經濟和股市?由於大陸自十月一日開始黃金周假期,股市休市七天,這個問題暫時沒有解答。
許多專家擔心,大陸「過於成功」的救市措施,雖使得股市一時火熱,卻可能只是政策作多下的「虛火」,不但沒有解決經濟的根本問題,還會導致股市泡沫,重演二○一五年由三千點低位、升穿五千點、再打回原形的風險。
大陸經濟經過三年的新冠疫情大流行、將近四年的房地產危機,還有愈來愈高的地方政府債務危機,早已使得經濟基礎更加脆弱;再加上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還在升高,新能源領域投資泡沫破滅,民營企業對「國進民退」的憂慮,以及泛國安擴權下的外資撤離潮,這些都是造成大陸近年經濟惡化的原因。
正因如此,不少論者都指出,大陸經濟今年很難實現「百分之五左右」的官方年度GDP目標。雖然八月出口年增百分之八點七,但進口僅成長百分之零點五,突顯國內支出疲軟,市場信心低迷、房市蕭條等結構性挑戰依然嚴重。
這次當局採取的「放水」措施仍以貨幣政策為主,包括減息、降準、調降存量房貸利率、設立三千億元人民幣的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額度,及五千億元金融機構資產質押互換便利額度等。雖然對股市產生立即刺激效果,但在「治本」上似乎幫助不大,難以帶動經濟擺脫困局。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宣稱的宏觀經濟政策有兩種與眾不同的堅持:他對紓困消費者始終持保留態度,認為這只會培養懶漢;他也一直反對採取大膽的經濟刺激措施,認為大水漫灌會帶來更多副作用;直到最近才在短短幾天內宣布了一系列降息等刺激股市與經濟的措施。
美國《華爾街日報》指出,大陸這次經濟政策大轉彎給人似曾相識的感覺,就像二○二二年底突然取消動態清零的防疫政策。
二○二二年十二月大陸政府突然取消了動態清零的防疫政策,這個急轉彎一度使中國陷入新的公共衛生緊急狀態,醫院措手不及,無力應對大量感染者。但在此之前一段時間,已有很多國內外專家敦促應當放棄此政策,當年十一月下旬有些城市甚至因此出現抗議浪潮。
在中國政府取消防疫隔離措施後,近兩年來國內外經濟學家和投資者都曾呼籲政府採取有力措施來支持經濟增長,但大陸當局仍然沒有採取更大膽的行動,直到最近才不得不亡羊補牢,可惜錯失了政策的最佳時機。
兩次政策大轉彎都表明,習近平的集權做法導致有效的政策遲滯推出,這可能是大陸經濟的另一種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