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豐子愷
文/林少雯
咸溪童鏞,家畜二犬。一白一花,共出一母,性狡獪,解人意。後白者忽目盲,不能進牢而食。主人以草藉檐外臥之。花者銜飯吐而飼之,夜則臥其旁。及白者死,埋之山麓間。犬乃朝夕往複數匝,若拜泣狀,臥其旁,必移時乃返。
──《建寧志》
這則〈盲犬待哺〉的護生畫,出自《建寧志》。畫中的兩隻狗感情深厚,小花狗盡心盡力照顧兄弟,這種情義,有時連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都不一定能做到呢!
《建寧志》是福建地方誌,共二十一卷,由明朝夏玉麟等修,汪佃等纂,於嘉靖十八年(一五三九)成書,約二十四萬字。首載建寧府總圖、府治、建安、歐寧、浦城、建陽等十圖,次分建置沿革、疆域、山川、風俗、官師、名宦、城池、公署等。
這則〈盲犬待哺〉,讀來令人感慨萬千。畫面上的兩隻小狗,由咸溪地方一位名叫童鏞的人所飼養,毛色一花一白,是同母所生的兩兄弟。小狗聰明伶俐且善解人意,很討主人喜歡。
但沒過多久,白色的小狗就患了眼病,雙目逐漸失明,再也無法自由進出狗屋進食。主人於是拿了一些乾草鋪在屋簷下,讓小白狗在那邊睡覺。
小花狗很擔心自己的兄弟,主動負起了照顧的責任。每一天,牠都會從狗屋銜食物到屋簷下餵兄弟吃飯,就這樣日復一日,從不懈怠。晚上也不進到狗屋裡,而是躺在兄弟身邊一起睡。
然而,小白狗可能天生就比較不健康,除了害眼疾失明,身體也日漸衰弱,沒多久就過世了,離開了親愛的兄弟和主人。
主人將死去的白狗埋葬在家附近的山腳下,小花狗不捨兄弟情,一次又一次地跑去白狗葬身處低鳴著,宛若哭泣一般,聽了令人鼻酸。小花狗就這樣每天趴在土墳前陪伴著兄弟,直到天黑了才依依不捨地回家去。
這真情流露的兄弟情,特別感人!重情重義的小花狗,不但感動了街坊鄰居,且一傳十、十傳百,終於被記錄在《建寧志》而名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