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黃思維
大徹大悟很難,但每天有一點小小的開悟是可能的,每天想通一些小小的道理,一生中,就是不斷用心去開悟。各行各業的人在生命當中,都有所悟,也影響著周圍的人,來聽聽他們如是說……
01
做為一名早年在香港發展電影事業的年輕女性,奧斯卡影后楊紫瓊起初僅能扮演形象端莊、溫順,那些具性別刻板印象的角色;而後因為勇於挑戰動作武打動作,進而打開知名度,也終於為自己的影視路翻篇。楊紫瓊表示:
「雖然了解自己能做什麼是必要的,但了解不能做什麼也同等重要。」
02
輝達創辦人黃仁勳於2007年宣布,輝達邁入一個新的程式設計模型,在科學運算、物理模擬到圖像處理方面,都能提升應用程式的效能;然而在面對開發高昂成本、股東懷疑態度時,輝達依然堅持在全球不辭辛勞的推廣新模型。黃仁勳說:
「『撤退』並不容易,但具戰略性的撤退,是邁向成功的關鍵核心。」
03
希臘裔美國作家兼商人亞利安娜・哈芬登(Arianna Huffington),支持女性實現職業目標和個人成就,2009年被《富比士》評為當代媒體界最有影響力女性之一;哈芬登鼓勵年輕女性重新定義成功,並在職業生涯優先考慮自己的福祉。哈芬登指出:
「無畏就像一塊肌肉。我從自己的生活中領悟到,我愈是鍛鍊這塊肌肉,它就愈不會讓我的恐懼操控我。」
04
貝克勒(Heman Bekele)4歲時便熱衷做實驗,利用家中現有的材料東加西混,研發出一款可望治療或預防皮膚癌的肥皂,今年《時代》雜誌更評選貝克勒為「年度兒童」;對於科學突破的速度與日俱增,研究可能已經達到某種飽和,貝克勒表示:
「這世界永遠不缺新想法。繼續發明、繼續思考新方法來改善我們的世界,繼續讓它變得更好。」
05
2020東京奧運體操鞍馬項目決賽,體操國手李智凱奪下銀牌,是中華代表隊史上第一面奧運體操獎牌;李智凱從幼稚園開始練體操,走過20年血淚訓練之路,如今陽光笑容的背後,個中喜悅、苦痛和辛酸,只有他自己明白。李智凱說:
「雖然我們是nobody,但是我們靠自己的力量可以成為somebody。」
06
實證主義(positivism)是一種以「真實的、有用的、確定的、正確的、有機的、相對的」為中心的哲學思想。英國教育家赫伯特.史賓賽(Herbert Spencer)即是代表人物之一,他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為完滿的生活做準備」。史賓賽表示:
「教育是讓孩子成為快樂自信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應該是快樂的。」
07
幼年於中國大陸生長的賽珍珠(Pearl S. Buck),雖是美國人血統卻先學會漢語及習慣中國風俗;在大陸生活30多年,賽珍珠的小說在塑造西方對中方的態度發揮了重要作用,並憑藉其小說《大地》膺選第38屆諾貝爾文學獎。賽珍珠說:
「雖然你不能讓自己感受到你所感受不到的,但你可以儘管有這種感覺,仍然做正確的事。」
08
在退休的年紀穿西裝上班 ,72歲的文化部長李遠是賴清德內閣中,最「資深」的一位。即便他的人生,已經歷無數大小事件,甚至跨足文藝、影視、教育界;李遠的生涯歷程,幾乎就是台灣現代文化產業的發展縮影。李遠直言:
「人最幸福的就是,可以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且可以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