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心臟疾病已成為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二名,高醫以「不可不知的隱藏危『肌』」為題,提醒民眾要留意心跳聲及心跳起伏頻率;心房顫動是一種常見的心律不整,會導致心臟跳動不規則,增加血液在心腔內淤積的風險,形成血栓。
九月二十九日為「世界心臟日」,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戴嘉言表示,心血管疾病逐漸成為全球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提高公眾的識病能力攸關保健和預防。高醫心臟血管內科主任許栢超針對心房顫動的成因做說明,並提醒心房顫動是一種常見的心律不整,進而增加血液在心腔內淤積的風險,阻塞血液循環,形成血栓。
若血栓隨著血流進入全身,特別是大腦可能引發缺血性腦中風。許栢超指出,研究顯示,心房顫動患者發生中風的風險是正常人的三至五倍;如果適時的使用抗凝血劑有助於降低中風的風險。
高醫藥學部藥師陳怡儒指出,口服抗凝血劑可有效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也能降低中風的發生率,患者不可以擅自停藥或減藥,並提醒民眾在服用抗擬血藥物期間併用其它保健食品可能產生加成作用,要特別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