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陵偶戲團持續用布偶說故事,讓孩子在看戲的過程得到啟發和省思。圖/記者王淑芬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在森林中能自在攀爬、撒潑的獼猴,羨慕起能展翅高飛鳥兒,也夢想有像犀牛一樣崢嶸的頭角和壯碩的體形....。」周末夜晚,10餘名義工演員忙著操偶,他們分持猴子、犀牛及飛鳥布偶,彼此逗趣的對話,讓孩子們看得笑不攏嘴。
博陵偶戲團在莫拉克風災那年成立,首場還前進災區甲仙國小演出。16年來數百場演出,感動了數萬名大小朋友。更感人的是,操偶師全是義工,有多位元老級操偶義工是從充滿熱忱的年輕小姐時就參與偶劇,如今孩子都已上了大學。
甚至還有陪同孩子看表演的家長,受到感召而成了操偶的義工,另有夫妻相隨學操偶,努力學習用動物的對話方式在偶劇中扮演飛鳥、老烏龜,義工全神融入故事劇情,賣力表演,只為博得孩子燦笑!
團長巴納說,透過和布偶對話的方式,引領孩子思索每個人的特質,只要發揮所長,就能被看到最美好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