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囡仔
犀牛角是唯一鼻子上有角的哺乳動物,主要由角蛋白組成,這種蛋白質也存在於人類頭髮與指甲中,基本上犀牛角的結構與馬蹄、烏龜喙很相似。犀牛角是固體,不是由中空纖維製成,而是由專門的皮膚細胞層層生長而成,這些細胞被角化,變得堅硬與惰性,所有細胞功能都停止了。在牛角的中心,有一層鈣與黑色素,也就是這兩種物質,助於讓犀牛角變得更堅韌。
堅韌蛋白 不斷生長
犀牛角一生會不斷生長,每年生長約2公分,每一層的形狀與顏色都不同,這取決於犀牛吃的食物、環境溫度與外部損傷等因素;在犀牛角沒有任何外部損傷的情況下生長,可能不會是我們今天所見到的角錐形狀,而會是圓柱形了。
鹿角外觀上則像藝術品,有各種形狀與大小,並且有分支及尖端。
多形多樣 不斷汰換
不過鹿角每年都會脫落並重新長出來,不是永久的。鹿角一開始生長出來是為軟骨,覆蓋著被稱為天鵝絨的毛茸茸皮膚。適逢發情或繁殖季節,雄性物種的荷爾蒙變化,會導致軟骨骨化變成骨頭,一旦鹿角變成骨頭,鹿茸就會乾燥並從鹿角上脫落。通常失去鹿角後,這個過程就會再次開始。鹿的年齡不能透過鹿角的大小或數量來確定。
所以鹿角與犀牛角不同,是純骨骼結構(不含角蛋白),每年春季從頭骨上的某些點生長,然後在冬季脫落,鹿角是分枝的,而且會變得極為複雜。鹿科動物包括鹿、駝鹿、麋鹿等才有鹿角,而馴鹿是唯一雄性與雌性都有鹿角的動物物種,連動物的角都有這麼多不同的地方,是不是很有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