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遠炫
魏晉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奇特的時代,魏指的是曹魏,也就是曹操家族建立的王朝,晉則是司馬家族建立的新世代。歷史上,把魏晉時期的文化風貌稱為「魏晉風度」或「魏晉風骨」。如果是用在建立政權的曹家或司馬家,就顯得不太適當,但用在反抗政權的人物身上,就很有意思。
民國初年的大文學家魯迅,就曾有〈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的論述,從服藥與飲酒兩個方向談論魏晉名士的差異。當國家政權透過「禪讓」(實為豪奪)而發生變化時,無論是曹魏名士或是晉朝的風流人物,身處在變化的時代裡,他們的應變方式,便可稱為「魏晉風度」。
曹丕要求漢獻帝禪讓而建立魏國,司馬炎要求魏元帝禪讓而成為晉武帝,史書批評這兩個時期是「德薄不正」。
然而在「德薄不正」的時代裡想要做出反抗,通常就是死路一條,不然就要有大智慧以躲過猜忌。蜀漢後主劉禪雖然被譏為「扶不起的阿斗」,但他卻是「大智若愚」,以「樂不思蜀」的方式躲過了司馬昭的猜疑,為自己也為蜀地人民換得安寧。
曹魏名士何晏,因外表英俊白皙深獲曹操喜愛,並將女兒嫁給他為妻。但何晏因身體羸弱,竟然鼓吹服食「五石散」,並透過其副作用,得到暫時忘掉一切的快樂。五石散本來是用來醫治傷寒的藥物,沒想到竟被何晏偶然發現另類「藥效」。
這些名士不只醇酒美食相伴,因服用五石散後身體會發熱,所以要穿著涼快寬鬆的衣服,甚至冬天下雪時仍要裸裎散熱;腳上則是穿著露出腳趾的木屐,讓自己涼快些。所以這些率直狂誕的魏晉名士,疑似都是藥物成癮之人。
魏明帝曹叡不喜歡這些名士,認為他們的作風太過浮誇奢華。卻沒想到,司馬家篡奪權位之後,這些名士卻是愈加苦悶,不只跟隨流行服用五石散,就連寫篇文章、作首詩都要把心事隱藏起來,簡直鬱悶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