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一平
在19世紀的一個時空背景中,如果兩位非凡的人物,伊莉莎白·白朗寧(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1806 –1861)和加里波底(Giuseppe Maria Garibaldi,1807—1882)的生命交織在一場意想不到的冒險中,這場冒險將如何塑造他們的命運?這可以由伊莉莎白寫的詩加以想像。
故事發生在義大利的心臟地帶佛羅倫斯,正值義大利統一的動盪年代,當統一的呼聲在風景如畫的土地上迴盪時,維多利亞時期著名詩人伊莉莎白.白朗寧於1846年移居義大利,被這場革命的精神所吸引。儘管她身體虛弱、隱居過日,但她對義大利統一事業卻抱有熾烈的熱情。
統一運動的關鍵人物是加里波底這位充滿魅力的軍事領袖,在當時成為許多義大利人心中自由和希望的象徵。他大膽的冒險和不懈的努力,解放了義大利免受外國統治,贏得了人們的敬佩。
在充滿活力的佛羅倫斯,伊莉莎白因為身體虛弱而尋求庇護。在那裡,她在政治熱情的激蕩中遇到了充滿魅力的加里波底,一種惺惺相惜的獨特聯繫在詩人和革命者之間形成。加里波底說: 「我不提供薪水、住宿、食物;我只提供飢餓、口渴、強迫行軍、戰鬥和死亡。讓那些真心愛國、不僅僅是用嘴巴說的人,跟隨我吧。」伊莉莎白以筆陣呼應,歌頌加里波底: 「我們奔向奧地利的大砲,用一聲吶喊就撲滅了它們,義大利!」
伊莉莎白和加里波底對自由和正義有共同的理念,他們祕密合作,利用各自的才華支持義大利復興運動(Risorgimento)。伊莉莎白以她有力的文字寫下激發義大利人堅持追求獨立的詩篇,她的詩篇成為革命的頌歌,在街頭迴盪,成為自由的呼喊。
加里波底則感激她的文字帶來的影響,並在她的詩篇中找到了鼓舞軍隊的力量。他們的合作為義大利的奮鬥統一帶來了新的維度,是文學的力量與劍的威力相結合。
隨著革命風暴席捲整個義大利半島,伊莉莎白的身體狀況愈加惡化。1860年4月初加里波底集結了紅衫軍(I Mille),進攻西西里島。在緊要時刻,伊莉莎白雖然虛弱但堅定不移,用一首感人的詩向軍隊喊話,她的文字成為鼓舞的明燈,在那一刻,似乎整片土地都在支持著加里波底。加里波底說:「我們在這裡要麼成就義大利,要麼就死。」
最終,義大利統一。羸弱的伊莉莎白見證了她對義大利的夢想。1861年加里波底擔任義大利王國參議院議員,親自到佛羅倫斯探望伊莉莎白,表達對她的感激之情。
在他們會面的時刻,太陽從托斯卡納山丘靜靜落下。伊莉莎白說: 「微笑、淚水,點滴貫穿我的一生!若是上帝允許,我將在死後更加深愛著你。」在與加里波底會面後次日,伊莉莎白溘然逝世。兩位歷史人物的合作將文學和英勇交織在義大利的編年史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