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峰源
一九四九年底,政府遷台後,〈何日君再來〉依然在查禁歌曲名單之列。除上述歌名諧音被改作〈賀日軍再來〉,隨著政府在國共戰爭失利,退守台灣,〈何日君再來〉被想像成「何日軍再來」,而此「軍」影射為中共八路軍,歌名被解讀為成:期待中國共產黨率領八路軍來接管台灣。政府既退守台灣,堅守反共抗俄事業,自然必須查禁這首歌,避免瓦解軍心士氣。
只不過,〈何日君再來〉也未受到中共喜愛。早在對日抗戰後期,隨著政府遷都重慶,〈何日君再來〉被解讀成「何日軍再來」,賦予國軍擊潰日本收回國土,盼望蔣中正能夠領導抗戰獲得勝利,還都南京。中共與國民政府對立,自然得查禁這首歌,後來還遷怒作曲者劉雪庵,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對他嚴加批判,進行鬥爭。
今日台灣社會開放,大家很難想像戒嚴時期〈何日君再來〉被查禁,一個「君」字,有這麼多的不同解讀,何其不幸。然而儘管被查禁,仍有很多唱片公司前仆後繼灌製這首膾炙人口的好歌,有時候甚至將歌名改為〈幾時你回來〉,以躲避查緝單位追查。
從〈何日君再來〉的歷史曲折,除了讓我們了解這首歌的背後點滴,窺探戒嚴時期台灣的社會管控;也體認到在那段被迫噤聲的年代裡,歌曲創作與傳唱有多麼困難,得經過多少前人的努力,才讓你我今日可恣意聆聽到豐富多元的台灣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