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重逢】 畫家陳景容的時光速寫簿

文/歐銀釧 |2024.08.16
852觀看次
字級
陳景容在修復的古厝裡展覽五十年前澎湖花宅寫生作品,牆壁上也有他早年的照片。圖/歐銀釧
陳景容五十年前澎湖寫生作品。圖/歐銀釧
典雅的澎湖花宅古厝。圖/歐銀釧
陳景容素描坐在黃槿樹下念歌講古的葉成仁。圖/歐銀釧

文/歐銀釧

陽光燦爛,天人菊、仙人掌、火龍果、絲瓜、馬齒牡丹、黃槿樹綻放花朵。六月的澎湖望安花宅,迎著海風,島嶼的角落,有各種不同的花朵綻放。九十一歲的國寶畫家陳景容揹著速寫本,漫步其間,重返五十年前寫生的地方。

「望安中社村的小巷盡頭有一口水井。小巷兩旁是石砌古屋,另一端是海,甚少有人,真是一個沉寂寧靜的世界。」許多年前,陳景容來到這裡寫生,畫了此一場景,並且註記了這段話。重相逢,記憶擁抱回憶。他找到當時畫畫的位置。

中社村舊名花宅。該村中央有座小山丘,宛如花瓣環拱花心,因此稱「花宅」。景物依舊,文字花窗「曾」、「囍」、「萬」、「壽」字呼喚三百多年前的時光。

一生從事美術教學的陳景容,現在是師大榮譽教授,這次重返花宅寫生,妻子李蕙珍相伴。他的學生傅彥熹、劉年興、柳鑒祝、陳惠秋、賴毅、林欽賢、葉昱寬、洪孟芬以及畫友李潤華,還有他的好友,熱愛攝影與分享外交專業經驗的資深外交官呂慶龍同行。

我們在望安花宅132號停留。文化部補助澎湖縣政府修復的古厝裡展覽陳景容五十年前在望安寫生的作品:古厝、魚灶、漁夫、海邊、後院、大目船……往昔的生活歷歷在目。牆壁上有他早年英姿煥發的照片。他站在自己的畫作前沉思許久。

次日,他戴著帽子在陽光下畫古厝。好久不見,別來無恙,老房子識得他,似乎聽見屋子和他細語。早年,他來花宅寫生,借宿顏神靠校長家中。顏校長的妻子李阿雀來到古厝前,提起校長已於二○二一年逝世。回想往昔的相聚,他暫時停筆,望著斑駁的牆。

一個戴著鴨舌帽的長者騎摩托車經過,好奇地看著。陳景容對他說:「我想畫你,可不可以?」長者說好,不過要先去拜神,他是花宅三間廟宇的廟公葉成仁。當天下午,八十九歲的他抱著自己製作的三弦琴前來,在黃槿樹下彈唱〈討海歌〉、〈望安情歌〉等,念歌講古,把自己以往的海上生活都唱回來了。陳景容和學生們默默而專注地畫。

還記得,六月一日,我們搭飛機抵達馬公的第一天,他就畫了九十一歲的澎湖婦人顏淑娥和白沙國中女生蔡語坪。次日,大家搭船穿越大海,來到望安。駐村期間,他畫了百年欖仁樹下的站長咖啡店老闆陳明地,畫海洋、畫古厝、人物……。

「為什麼現在沒有大目船?」陳景容多次問起。他於一九七三年的作品〈澎湖的船〉註記:「到澎湖寫生時,發覺停泊在海灘邊的彩繪很像一條魚。尤其船頭的大眼睛和看來像魚嘴的圖案。作畫時海風很大。」

那是澎湖早年的大目船。六月一日,我情商在西嶼出生的顏淑娥當模特兒,讓他素描。她說起以前搭大目船的日子:「彼時,澎湖還沒有跨海大橋,從西嶼到馬公要坐大目船。船夫搖櫓,載我穿過一望無際的藍色。」

六月二日,我們在花宅曾家古厝,看見一艘模型船。那天,風由文字花窗的縫隙溜進來,從文光國中退休的曾文明老師介紹叔公送的帆船模型,船沿有美麗花紋,陳景容和這艘船對望許久。曾家古厝保存良好,曾文明說:「我們採用傳統建材保存原貌,以完成阿公的遺願。」屋頂上兩條魚形的落水口,吟唱時光。

陳景容師生以畫筆描繪了花宅記憶:牛群、羊群、古厝、海邊、花朵、人物、船隻……。

李蕙珍告訴大家,是我串起這串美麗的珠鍊。

不,不是我串的。這次寫生之旅是好幾個巧合促成的。多年前,我在台北象山公園內步行,認識也在健走的呂慶龍,他曾經擔任駐海地共和國大使,二○○七年至二○一五年擔任駐法國台北代表處代表。去年秋日,他約我一起拜訪陳景容的畫室,落坐前,忽然,我看見一幅作品,畫的是老樹、古厝、廟宇。那幅畫綻放著光芒,我一眼認出畫的是澎湖。陳景容說,澎湖是他四十多歲時,多次寫生的地方。

去年年底,他邀我參加在他家客廳舉辦的生日音樂會。我早到了。他帶我在各個樓層穿梭,翻找他畫的澎湖。每一幅畫都帶我奔往童年,那是我出生長大的島嶼,難忘的生活場景。

「今天我又找到一幅澎湖,歡迎你有空來看看。」後來,多次接到他的電話,邀我去看他五十年前畫的澎湖。每次都感動不已,於是寫了一篇文章〈畫家陳景容的心靈音樂會〉,刊在《人間福報》副刊。

去年十一月,我參加在台北賓館舉辦的藝文聯誼茶會。忽然有人喚我,是來自澎湖的文化局長洪棟霖。十七年前他擔任澎湖旅遊局長時,邀我為空拍攝影家齊柏林拍攝的澎湖寫文案,合作出版《飛閱澎湖》光碟。好多年不見。我告訴他,陳景容畫了許多澎湖,每一幅都動人心弦。他急著趕飛機,未能多談。

不久,回到馬公的洪局長和我再度連絡。我把翻拍陳教授的多幅澎湖作品傳給他。其中一幅花宅古厝,對照現今的照片,幾乎一模一樣,他驚喜不已,直言:「這是半世紀的藝術情緣。」

陳景容依舊常分享在家中和畫室發現的澎湖畫作。有一天,他說,數十年前常到澎湖寫生,他的學生王旭松騎摩托車載他,到處畫。也曾多次到離島七美、望安畫畫,當年還曾有人想把望安一個房子賣給他當畫室。

好巧,二○一二年,我曾在《記憶的島嶼》一書,寫九位澎湖耆老的故事,其中一位就是王旭松。

每顆美麗的珠子都到齊了。夏日,澎湖文化局、望安鄉公所、澎湖縣美術協會在望安花宅,辦理聚落巡禮及系列藝文活動,邀請陳景容和他的學生們於花宅駐村寫生。

九十一歲的陳景容重返澎湖,古厝思想起往事。我們來到時光的速寫簿。老畫家天天早起畫畫。

最後一天,近午,天空狂風驟雨,花朵在雨中顫抖,直到臨別搭船,依然大雨滂沱,彷彿天空、海洋、古厝藉雨聲殷殷垂念:何時再見?依依不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