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世紀,以歐美為主的北半球,執世界經濟牛耳;現雖基本不變,但南方國家正在崛起,正逐漸聚合為一體,挑戰經濟先進國家。
七大工業國家(G7)經濟除了美國之外都有難處。上月召開峰會,經濟事務沒有提出新願景,對不如人意的經濟情勢也沒有新對策,一副走著瞧的消極樣貌。相對的,本月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SCO)峰會,則顯得銳氣煥發;兩個多月後舉行的金磚國家(BRICS)會議,已忙不迭推出各種新倡議。
經濟先進工業顯得老態龍鍾,各自面臨不同的發展困境,南方國家則剛猛有勁,積極尋求國際合作方案,顯現鬥志十足。
被稱之為「全球南方」諸國,地理位置並非全在南半球,而是多位處南方,正與歐美日韓以外的各北半球後進國家尋求集團性合作方式,並探索不同於歐美先進國家的發展模式。這些都有助於經濟力、政治力與組織力的積累,可循著多邊主義思惟走出一條新路。
由於南北之間發展差距很大,而且南方國家在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之下,不僅受到剝削,且所能獲得的挹注非常有限,欲求突破發展困境難如登天。多數南方國家體驗出單打獨鬥沒有希望,只有綁在一起,發揮集團力量,才可能克服發展障礙。
近年幾個南方大國與南北經濟較強國家抱團取暖,其中以金磚國家最給力。這個組織最初由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大陸四國組成,次年南非加入。去年,金磚國家擴大,新增四個成員國,並計畫繼續擴大會員國。事實上,會員國GDP總量逼近七大工業國。目前申請加入者不斷增加,已在國際上成為全球南方的代言人,其經濟力和政治力快速成長。
全球南方追求國際政經秩序多元化,反對長期以來由美國主導的西方價值與利益規則,倡議各國政經發展道路多樣性、多元化,業已成為推動國際秩序多邊化的重要力量。他們以改造國際既有體制為優先,同時另起爐灶,一方面積極介入國際貨幣基金(IMF)的改革,另方面成立新開發銀行,制定本幣交易協議,發展金磚支付系統等。
這些初建工程目前只能算是毛胚屋,必須繼續施工,始能漸趨完善。在南方國家積極聚合之下,世界貿易新秩序日益趨於集團化與區域化,漸與北方經濟強權疏離,而與集團內國家發展更緊密經貿關係,地區性貿易集團的地位日益突顯。
一個具體事例是,中國與主要競爭對手美國之間的貿易絕對額持續減少,東南亞國家與中國之間的貿易額則激增。從印度到印尼的亞洲國家,正逐漸降低對西方的依賴,對中國或俄羅斯的經濟需求則上升。這有助於南方國家匯合一起尋求共同發展。
全球南方國家正在結盟的大道上奔進,越南、印尼和泰國也正考慮加入,主要目的是獲得金磚組織提供的融資管道,不再仰賴北方先進國家及其掌控的國際組織。多數國家加入金磚是為了拓展在大國角力與地緣政治裡的周旋空間,多數純是基於經濟發展需求。未來隨著成員數量增加,金磚規模勢必不斷擴大,其在全球政治經濟的分量亦將隨之持續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