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文隆
台灣人若身在動盪的二十世紀初期,歷經三朝統治並非難事。一八九五年之前效忠的是清朝的皇帝,之後是大日本帝國的天皇,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後恢復中國國籍,為國民政府所統治。但要歷經四朝可就不大容易了,有這般經歷的台灣人,多半是有一段一九四九年之後在中國大陸生活的經歷。但有一個體育人,他所經歷的四朝又不大一樣。
林朝權,一九○六年出生於台中廳沙轆支廳(今台中市清水區),豐原公學校畢業後轉往台南就讀長老教會中學(今長榮中學)求學。一九二六年畢業於東京法政大學專門部,之後因對體育深感興趣,入日本體育會體操學校(今日本體育大學)就讀。畢業後回母校長老教會中學任教體育,為日據時期少數畢業自體育專門學校的台灣人,堪稱體育全才。他不僅田徑項目表現好,獲譽「台灣陸上競技五傑」之一,還很會踢足球,場上指揮功力了得。
一九三八年,林朝權為了躲避日軍在台抓丁,憑藉著體育專才,在同為台灣人的北京師範學院音樂系系主任柯政和的引薦下,前往日軍占領的北京任教,一九四○年就任北京師範學院體育系系主任,並擔任華北體育協會常務理事。因為他同幾個在北京發展的台灣人──音樂家柯政和、江文也,作家洪炎秋、張深切、張我軍,美術家郭柏川、張秋海──經常往來,被稱為「北京八仙」。一九四五年戰爭結束後,這些在北京活動的台灣人被認為有漢奸嫌疑,一度有遭關押的危險,幸而林朝權身免於難,於一九四六年順利回台。
返台的林朝權參與台灣省體育會的籌組,擔任總幹事,於一九四七年一月率團前往上海,參加全國運動會。二二八事件爆發時,林朝權從上海緊急返台,奔走營救體育界、政治界諸友人,包括林茂生、陳能通、林連城、林克繩、高兩貴、吳振武等人。該年年末,林朝權在台中競選國大代表,於霧峰林家林鶴年的支持下順利當選。然而前往南京參與第一次正副總統選舉時,親見國民黨政權在選舉中的混亂與腐敗,返台時將此一情形向鄉親訴說,遂被視為反國民黨的人物。或因如此,當林朝權寄望在台灣成立一所體育專科學校,並獲林鶴年捐地支持的情況下,申請時竟遭駁回。
一九四八年,隨著國共內戰局勢不斷變化,林朝權轉往香港觀望,並在中共建政之後,於一九五○年五月前往上海。原本,林朝權是響應毛澤東呼籲台灣人「棄暗投明」的號召,卻因曾任國大代表的經歷,被目為「國特」獲刑五年,還下放農場勞改兩年,七年之後才再回到上海,擔任體育代課老師以及棒球教練謀生。文革時四人幫當道,林朝權又因「歷史問題」遭難,文革結束之後才被平反,重回正常生活。
一九七九年,林朝權任中國第四屆全國運動會台灣省體育代表團顧問,一九八一年「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成立後即任該會理事,一九八三年任第五屆全中國運動會主席團成員,後於一九八四年隨隊出席洛杉磯奧運會,並與流亡海外的彭明敏見了面。由於擔任過上海台灣聯誼會會長的經歷,他於一九八八年獲任全國台聯顧問,一九九○年因病過世,享年八十五歲。
林朝權投身體育,是因為不想低屈於日人之下而興起與之競爭的念頭,但也陰錯陽差地,歷經了日本、傀儡政權、國民黨與共產黨四朝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