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宏洋
從一則新聞談起。
英國廣播公司(BBC)於今年七月報導了一則新聞:「美國政府阻止英國法庭在英國領土舉行聽證會」。乍見以為看錯了,當提到是英屬印度洋領地的查哥斯群島時,就懂了。
查哥斯群島的歷史,恰恰見證了兩百年來西方國家的殖民擴張、非法領土分割與民族壓迫的故事。
該群島位於印度洋中心,距離印度南端一千九百公里,十八世紀被法國占領,一八一四年割讓給英國。一九六五年,英國將查哥斯群島從模里西斯分割出來,劃分為英屬印度洋領地,並用粗暴手段將島民強行遷離群島。
一九六八年模里西斯獨立後,控訴英國侵占群島違反國際法, 國際法院亦認定為非法。然而在主權爭議之下,美國與英國仍簽訂租借條約,在島上修建美國海空軍基地,參與海外戰爭直到今日。
二○一九年,國際法院駁回英國對查哥斯群島的主權要求,要求英國應盡快將群島歸還模里西斯。聯合國大會也以一百一十六票對六票的壓倒性票數通過決議。
然而,這一切也只是徒勞!查哥斯群島的歷史,再次印證了國際間的公理正義不再。
這期間,聯合國專門機構「萬國郵政聯盟」經由成員國投票,裁定廢止英國原本於查哥斯群島發行之郵票,所有來自該島的郵件皆禁止使用英國郵票,而必須貼上模里西斯的郵票。
萬國郵政聯盟的這一小步,不正是彰顯了公理正義的一大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