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說

整理/黃朵而 |2024.07.31
3959觀看次
字級

整理/黃朵而

01.

陳坤宏原本是泥作工程的統包老闆,38歲那年因為一場車禍,導致終身四肢癱瘓;為了養活自己,他開始學習怎麼用嘴巴畫畫,還擔任脊髓損傷者協會訪視員,積極參與家庭與醫院的訪問工作,希望以自身經驗,鼓勵受過同樣傷的病患。陳坤宏說:

「天無絕人路,人生之途定要勇敢向前。」

02.

吳怡慧於106學年度在基隆安樂高中,打造基隆首間科技中心、自造實驗室,她還跟海洋科技博物館、海洋大學教授合作,發展船舶課程,目的就是給學生一個嘗試、展演的舞台,發掘自己的能力所在。吳怡慧認為:

「如果沒有機會去嘗試,孩子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興趣?有沒有能力做到?」

03.

俞寧寧是全球最大內容推薦平台─「Taboola」全美國研發部副總裁,來自台灣的她,堪稱矽谷新創圈的傳奇女性;創業之餘,她的家庭教育也不馬虎,育有一子一女的她,每天都會跟孩子說睡前故事、不論到哪出差,都會盡力趕回家,陪孩子寫功課等。俞寧寧分享:

「告訴孩子的價值觀,我會先做到。例如我想告訴孩子,世界無限大,要用創新追求人生,自己就親身實踐。」

04.

1987年,專攻小兒骨科的醫師林啓禎離開台大醫院,來到花蓮慈濟醫院服務,除了看診、開刀,他也致力推動兒童醫學的發展;多年的行醫經驗,讓他有了許多體悟,不只是《中華日報》「醫學與人文的對話」的專欄作家,還出書分享感悟。林啓禎表示:

「寫作過程就像是學習的日記,隨時提醒自己要成為良醫,先要學做人。」

05.

大學實習時,李瑞林發現自己對社工領域沒興趣,在瀏覽國考的工作內容與考試科目後,他對「法律廉政」深感興趣,毅然決定轉換跑道;他每天8時起床,只有中午、晚上的用餐時間才休息,憑著堅強的意志,他僅用一年半,就考上高考法律廉政第9名。李瑞林說:

「勤能補拙,只要熬過去未來就是你的。」

06.

大眾對醫師的印象,往往是白袍及聽診器,但吳敏如卻不一樣,她卸下白袍後,也不忘豐富自己的日常生活,除了學芭蕾,她也會跑馬拉松、打桌球、爬山等;此外,她還把藝術融入到醫療,不僅治療患者的疾病,更關心他們的心靈與生活品質。吳敏如分享:

「醫師是我的志業,生活才是我的依歸;把人生過得有趣,是我生活的目標。」

07.

藝人是元介17歲加入男子團體「元衛覺醒」出道,發行過3張專輯,並入圍過金曲獎最佳組合;退伍後,他轉而發展戲劇,從只能講6秒台詞慢慢磨練,後來頻獲金鐘獎提名,今年登上人間衛視全新節目《幸福食堂》,首次以主持人身分跨足到料理節目,是元介說:

「用食物結緣是最快樂的事,料理一直是我喜愛的生活,與家人、朋友共享健康營養食物,我覺得是最幸福的事。」

08.

10年前,台灣從美國引進聚焦品格教育的KIST體系,並逐漸發展出在地特色,建立出互信的教育環境,林郁杏就是轉化的關鍵;她運用這種教育方式,在擔任雲林拯民國小校長期間,用7年讓拯民國小擺脫被廢校的命運,學生人數還從27人增到165人。林郁杏以行動證明:

「只要努力認真去做,把我放在哪一個位置,都可以實踐想要做的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