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玉子
文/玉子
多數鳥類繁殖育幼時機在溫暖的春夏季,這時可以聽見此起彼落的鳴唱聲。大家都了解鳥叫聲隨物種而不同,但你是否留意過鳥巢的差異呢?
跟人類生活起居的住家不同,鳥巢是為了生養孩子而專門設計的空間,繁殖結束便「鳥去巢空」。成功的鳥巢有助於物種繁衍,因此鳥爸媽很重視以下問題:
「我要做什麼結構的巢?」「巢要築在哪?」「什麼材料適合築巢?」
提及鳥巢一詞,映入腦海的是何種形狀、什麼材質的巢呢?也許你會想起以枝條交織成像碗的鳥巢,我們就從這個巢型說起吧!
杯碗狀鳥巢
這是最常見、為人熟悉的巢型,從正上方觀察這種巢,小鳥便一覽無遺。採納此設計的鳥類包含綠繡眼、白頭翁等。然而每種鳥使用的建材也各不相同,諸如細枝條、草莖、苔癬、毛髮、蜘蛛絲……甚至以泥巴混合唾液築巢—— 家燕就是如此!
無結構鳥巢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有些鳥根本不築巢!南亞夜鷹喜歡光禿禿的河堤席地產卵,也許夜鷹發現人類的屋頂也光禿禿的,因此近年逐漸適應了都市生活!
小燕鷗在海灘上繁殖,牠們也不築巢。蛋殼上的小斑點可輕易融入海灘環境,同時卻容易被誤闖的民眾踩到!因此建議淨灘可以避免4月到8月喔!
洞巢
為了讓寶寶更安全地長大,有些鳥類選擇了樹洞或土洞生兒育女。鳥兒親自鑿洞來用,即是「初級洞巢」,諸如五色鳥、小啄木會挖樹洞,而翠鳥則在河邊挖出土洞。使用現成的洞來育兒的是「次級洞巢」,像是領角鴞找到合適的洞就能繁殖。
鳥巢的形狀還有平台狀、球狀等變化,眾鳥兒的需求不同、技巧不同、棲地不同,造就了有如萬花筒千變萬化的鳥巢。最近是鳥兒繁殖的時節,邀請你一起出外觀察野鳥、觀察鳥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