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說

整理/黃朵而 |2024.06.27
4740觀看次
字級

整理/黃朵而

01

從小在喜愛古典音樂的家庭長大,張玹7歲就會作曲,但家人高度期望,加上課業壓力,讓他一度迷失自我,甚至還從新英格蘭音樂學院休學;在此時期,他接觸到佛法,透過運動、規律作息、靜坐抄經及創作,他開始譜出療癒自己也療癒他人的樂章。張玹認為:

「我們及很多人都曾經在低谷,只是在不同時間段走過。我希望身在低谷的你知道,一直有人陪你同行。」



02

父母離異、家人不理解,曾讓藝術家莊普心中充滿傷痛,所幸,他堅持藝術這條路,也在創作過程中療癒心靈;因為小時候的經驗,近年他都會替高雄市立美術館設計「感動生肖」素坯造型,讓孩子自由彩繪,用藝術鼓勵孩童找出心中所愛。莊普表示:

「生命總會找到出口,不要擔心未來,就勇往直前。」



03

2009年,電影《十月圍成》上映,轟動兩岸三地,不過,鮮有人知道,導演陳德森拍片時,兩度被憂鬱症纏身,幾乎到失去性命地步;逃避多時後,他在友人的提醒下,開始面對憂鬱的源頭,並透過在少年感化院開電影班等善舉,療癒自我。陳德森分享:

「世界上沒有過不了的坎,要找到憂鬱的源頭並面對它。」



04

曾雪峰26歲時,因腦瘤手術感染,導致半身癱瘓,臥床了一年多,後來在藥物的控制下,讓他重新站起來,還成為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儘管屢因腦部狀況開刀,不僅有複視問題,走路也容易歪歪倒倒,但他仍戮力教學,2020年更獲頒師鐸獎。曾雪峰說:

「生病是個祝福,讓我有寶物可和更多人分享。」



05

顏如涵從小就想當警察,夢想卻一直擺在心裡不敢實踐,直到就讀大學實習出車禍,巧遇一名警專學長鼓勵她報考,才鼓起勇氣休學追夢;備考期間,她善用網路影音資源學習,也幾乎與社交圈斷聯,最後順利考取警專。顏如涵表示:

「當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不管多累、失敗幾次,都要堅持下去。」



06

小時候曾被父親看不起,但劉蕙苓努力證明自我價值,成績名列前茅,不僅從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還在老三台時代,風光當上一職難求的中視主播;卸下主播光環後,她轉往學界發展,並在台北藝術大學任教。劉蕙苓認為:

「社會上很多人可以貼你標籤,貶低你出身和價值,但只有你可以決定和創造你自己的價值。」



07

25歲時,林璟如逃離失敗的婚姻後,與夥伴合資成立國內第一家做表演藝術劇服的公司「綺亦麗」,為舞團、秀場設計服裝,開創此生志業;剛創業時,林璟如甚至一天睡不到2小時,如今,資金運轉得宜後,她還時常無酬幫忙製作戲服。林璟如說:

「每個人都會遇到逆境,你若躲它,它就愈有興趣追著你跑,你迎頭上去挑戰它,就過了。」



08

陳小玲在中國大陸陝西省臨潼區農村長大,為了生計,她運煤球、賣毛線,甚至還收過破爛;2013年,隨著家中經濟逐漸寬裕,她才一圓兒時夢──學畫,十多年來,她創作了大量山水、寫實畫,記錄農村及早年困苦的生活。陳小玲說:

「人生沒有固定的活法,不管多大年齡,我都想遵從內心的聲音,像寫意山水那般,在有限的畫幅內,畫下無限的風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