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黃思維
整理/黃思維
大徹大悟很難,但每天有一點小小的開悟是可能的,每天想通一些小小的道理,一生中,就是不斷用心去開悟。各行各業的人在生命當中,都有所悟,也影響著周圍的人,來聽聽他們如是說……
01
英國田徑界的超新星——15歲的迪凡.伊赫梅(Divine Iheme)自小生長於田徑世家,在母親亦師亦友的陪伴與指導下穩步成長;他懷著對傳奇選手的敬仰,日復一日投入田徑訓練,不斷挑戰自我,今年1月以驚人的6.71秒刷新60公尺世界同齡最佳紀錄,成為同齡孩子心中的追夢榜樣。迪凡相信:
「年紀不是限制,只要不放棄,就有可能跑進世界的舞台。」
02
台南水泥工藝師鄭志鴻是台灣少數能將冰冷水泥化為藝術作品的匠人,他靠著對建築與工藝的熱愛,賦予冷硬水泥溫暖人情。即使曾歷經低潮、案量短缺,他始終不放棄,憑著雙手與堅持,不僅翻修老屋,也為許多公共空間注入手作溫度,打造一座座獨一無二的作品。鄭志鴻說:
「困難像水泥一樣硬,但心要比它更堅,才能證明匠人的用心。」
03
在印度那加蘭邦的偏遠山村,斯維耶維佐.祖多(Swuyievezo Dzudo)因目睹當地農作物因缺電無法保鮮而腐壞,於是決心尋找解決方法,他以竹子等回收材料打造裝置,設計出一台價格低廉的太陽能乾燥機,幫助農民保鮮作物、減少損耗,不只提高農民收入,更以行動翻轉農村困境。斯維耶維佐說:
「當資源有限時,創意就是最大的資產。」
04
日本社會設計師筧裕介(Yusuke Kakei)原在日本第二大的廣告公司博報堂擔任品牌與策略規畫師,在親歷911事件後,轉身投入社會公益設計。他以「旅行」為比喻,今年出版《失智症世界的旅行指南》,訪談百位患者,轉化為13則溫柔動人的故事,帶領讀者理解失智者的內心世界,改寫大眾對失智症的刻板印象。筧裕介相信:
「設計不只是改變商品,而是改變社會的溫柔工具。」
05
地方創生團隊「中寮之藝」以南投中寮為據點,利用在地樹皮製作獨一無二的樹皮燈。創辦人楊博淳曾在都市從事攝影,卻始終感到迷惘;直到他重返中寮,才深刻體會故鄉面臨人口外移與經濟停滯的困境。他將中寮的自然與人文故事融入作品,讓參與者親手製作燈具,將創作轉化為實質價值,成功讓偏鄉重新煥發生機。楊博淳證明:
「從一雙手開始,也能改變一個社區的未來。」
06
苗栗縣照南國中校長湯秀琴投身教育33年,從教師到校長,始終堅持「把每個孩子帶上來」的信念。面對學生大量流失,她耗費10年努力,透過表演藝術帶動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回流率高達95%;她更推動課程重塑、雙語導入與閱讀本土化發展,帶領學生在今年國中會考繳出亮眼成績。湯秀琴認為:
「即使面對流失與困境,只要堅持耕耘,就能看見希望回流。」
07
當台灣天然漆產業因化學塗料興起逐漸式微,南投埔里的徐玉富卻不肯放棄傳承五代的家業。他承襲日據時期的煉漆技術,專注於天然漆產業發展,1996年成立「龍南天然漆博物館」,蒐集史料完成《台灣天然漆百年史》,不僅潛心鑽研天然漆工藝,更以創意活化推廣,讓天然漆走進現代生活。徐玉富說:
「有些東西不能快,有些價值值得一代一代慢慢打磨。」
08
古庭瑜是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的手術護理師,曾一度胖到80公斤而陷入自卑。靠著健身與自律,她每天重訓2小時、嚴格控管飲食,一年半內挑戰4場健美比基尼賽事,不斷追求更好的自己。不僅改善體力與專注力,也幫助她在高壓醫療現場維持最佳狀態。古庭瑜表示:
「努力不是為了改變體重,而是成為更有力量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