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踏查】富岡老街 時光隧道之昭和四年印記 文/瑞奇 |2024.06.26 語音朗讀 102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昭和己巳年香位石碑。圖/瑞奇原先龍王井的位置。圖/瑞奇呂家聲洋樓,為富岡老街地標。圖/瑞奇 文/瑞奇富岡老街位於桃園市楊梅區富岡火車站前之中正路一帶,多數建築始建於日據時期。富岡舊名「伯公岡」,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於昭和十年(1935)出版之《台灣鐵道旅行案內》中記載:「伯公岡驛(楊梅庄伯公岡)是可以觀賞白沙岬燈塔 (位於觀音海岸、曾是台灣本島最西的燈塔)美景的稻米產地」,富岡台地一帶目前仍可見眾多農田與水利設施。昭和四年(1929)為改善台北至新竹間鐵路而鋪設雙軌路線,廢止原設之竹北號誌站,並於原西南方約四公里設置伯公岡驛。但據文史工作者推論,伯公岡驛之設置是為了便於運送新屋、大坡與富岡一帶所生產之稻米。自伯公岡驛設立後,富岡老街一帶便逐漸形成市街,街上有少數房屋至今仍保持最初之建築樣貌,其中又以中正路上的呂家聲洋樓最具特色。該洋樓面寬為五開間,樓高兩層,由巴洛克式的中央穹頂(客語稱「鑊嬤篤」,意即造型如同「鍋蓋」)往兩旁對稱延伸,樣貌典雅別致。據說於昭和四年動工,耗時兩年才完成,今日仍為老街之重要地標,常有遊客駐足觀賞。現今老街底中正路、信義街與民生街交會處之「大井頭」,曾位於富岡中心位置,早期建置一口公用大井供居民取水,後因居民逐漸於自家鑿井,此公用井便失去功能。後來在失去功用之大井上方,建了一間伯公祠,便為現今「大井頭福德宮」之前身。此公用井昔日名為「龍王井」,位於現今廟前供桌下方,以往更有「龍王送水」傳說,亦即海龍王會由此井來探望伯公岡子民。廟內可見〈建祠緣起〉碑文記載:「在鐵路之南,有福德祠一座,為我鄉土守護之神,祉因信眾膜拜,必越軌,時感不便,嗣又鐵路電化……乃有在街中建祠之議……。」驅車越過鐵路地下道抵達大井頭福德宮,原以為蓋在公用大井上的原福德祠是「廟中廟」,仔細觀看發現,現今福德宮建於原本小廟上方,將之覆蓋三分之二,剩下三分之一廟身突出於牆後,甚為特別。進入祠內,見供桌砌於地面,石雕香爐頗具年代感。靠近小廟,見其內置有一九九○年製之香爐,其後牆面為「福德正神之香位」石碑,石碑兩側分別刻有「昭和己巳年○(難以識別之字)立」與「眾信士人等仝奉」字樣,可見廟內小廟理應建於昭和四年!至此可知,伯公岡驛、呂家聲洋樓與伯公岡舊福德祠皆建於同年。繼續在大井頭福德內找尋當初的大井,並與廟方管理人員攀談。廟方告知,富岡境內不論大井頭福德宮,抑或伯公岡原福德祠,其土地公型態一開始均為三顆石頭,肇建日期皆難以考據。而一九八○年鐵路電氣化後,地方仕紳便提出於街中建祠之議,原先擬由伯公岡原福德祠「分香」,但未獲土地公同意,便改自新竹都城隍廟迎來目前石刻之伯公神像,並陪祀觀世音菩薩與天上聖母。步至北側信義街上,位於百年信義小吃店一側之街屋,其騎樓廊道為拱門樣貌,行於其中,頗有時空交錯之相。返回富岡站前,即使墊腳引頸仍不見伯公岡原福德祠,望著呂家聲洋樓、大井頭福德宮,再望向成功路旁的伯公岡二十五號糧倉,腦海想像著往昔富岡因鐵道而繁華之貌,如今卻僅能以文字留下些許記錄,供後人參酌。 前一篇文章 【長期徵文】 下一篇文章 【古人行誼】情傷荀倩 荀粲的愛妻事行與深情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3【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翰墨天地】 煩惱皆因強出頭【走讀城鄉】 富邦美術館: 信義鬧區的藝術中心【島嶼拼圖】千年古村落 ──金門陽翟老街【撫今追昔】千僧齋與千僧鍋【藏在剪紙中的故事】玉山積雪──向陳澄波大師致敬【書藝心語】荒漠甘泉 作者其他文章【民俗資產】草濫清水岩 七堵歷史文化與藝術瑰寶【文化印象】從舊車站到文化園區:台中驛的華麗蛻變【寰宇采風】祖谷藤蔓橋與源平合戰之平家傳說【寰宇采風】從讚岐鐵道到JR四國──琴平車站百年變遷【寰宇采風】 金刀比羅宮周邊祕境:和平印記與藝術瑰寶【東瀛遍路】金刀比羅宮 品味785級石階的信仰餘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