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黃朵而
1
藍介洲先天性高度近視,之後引起視網膜剝離,16歲全盲;就讀啟明學校時,因接觸不少視障族群,更懂得視障者內心世界,啟發他大學就讀社工系,成為台灣少見的盲人社工,如今還是中華民國視障者家長協會祕書長。藍介洲認為:
「不管是先天失明或中途失明,透過培養定向能力、學習自立其實不難,人都有無限潛力,最大關卡是克服內心那道檻。」
2
3年前,陳聖杭因手工巧克力,一頭栽進可可豆的世界,他先看影片自學製作巧克力,後來又拜師精進;從小就愛喝茶的他,也把茶葉運用在製作巧克力,2022年他初次參加ICA世界巧克力大賽的亞太區決賽,就拿下1銀2銅的成績。陳聖杭分享:
「只要吃到好吃的東西,就會好奇人家怎麼做的,並花時間研究。保持好奇心,是讓我成為現在狀態的關鍵。」
3
陽明交通大學理學院副院長陳俊太,專長是高分子領域,但他更為人注目的,是自學的才藝──魔術、吉他、嘻哈、腹語、脫口秀等;除了參加比賽,他也把這些才藝運用在課堂,把艱澀的高分子課變有趣,每每是學生必搶的課程。陳俊太說:
「我做什麼事情,我都覺得是一個新體驗,不管是正面的、失敗的,這些經驗都可以幫助別人。」
4
劉大潭3歲時,因接種過期疫苗,導致腰部以下癱瘓;儘管成為重度身障,還常被投以同情的目光,但這無損他的心志,他至今沒有領過身障補助,靠自己的努力成為發明家,替長者、身障者設計輔具,並捨棄專利權,只希望更多廠商加入製造。劉大潭表示:
「發明是要解決問題,幫助他人。」
5
地震預警App「台灣地震速報」在0403花連強震後,快速累積32萬次下載,這款App的開發者,其實是高中生林子祐;2023年,他一邊讀書,一邊看YouTube自學程式語言Swift嘗試開發,研究一年半,終於研發出這款評價高過國家級警報的App。林子祐認為:
「你需要開始才能很厲害,但是你不需要很厲害才能開始。」
6
日本職棒讀賣巨人隊的前左投池田駿,2021年退役後,他經過一番苦讀,去年秋天通過合格率僅7.6%的會計師資格考試,如今在補習班執教,一圓兒時想當老師的夢想;備考期間,他每天至少苦讀10小時,直到考試前,才休息一天。池田駿分享:
「準備考試時,我發揮打棒球的幹勁,盼有朝一日能協助他人。」
7
19年前,盧蔡玉蟬在丈夫、兒子的支持下,擔任起寄養家庭,她照顧的孩子通常都很特殊,身心都需要就醫;因不捨寄養童要重新適應環境,即便老公心臟動手術、兒子出車禍,都不曾向家扶中心請假,如今還接管兒少據點,守護逆風少年。盧蔡玉蟬分享:
「我想讓孩子知道,他們也是有人愛的。」
8
中國大陸傳統娛神舞蹈「南豐跳儺」可追溯至漢代,距今已有2000餘年歷史,居住在石郵村的葉根明16歲時,開始學習跳儺;為了推廣,他在村裡開設「少年儺班」,無償傳授技藝,近幾年,他雖然因腿傷不再跳儺,仍專心傳播這項傳統文化。葉根明表示:
「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我要把它傳承好。如果在我手上沒有了,上對不起先人,下對不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