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采風】白朗峰登頂第一人

文/林堯 |2024.06.10
1038觀看次
字級
1887年的銅像只有指向白朗峰的巴爾馬和索緒爾。圖/林堯
1986年的銅像則是手握長棍,遙望白朗峰的帕卡德。圖/林堯

文/林堯

幾年前遊法國,在霞慕尼廣場上,拍到攀登白朗峰先驅——索緒爾(Horace Bénédict de Saussure)和巴爾馬(Jacques Balmat)雕像。但直到前年女兒遊法歸來,看她照片,才發現當年我竟漏掉真正第一位攀登白朗峰英雄——帕卡德(Michel Gabriel Paccard)的雕像,也因此明白了這一段誰是白朗峰登頂第一人的曲折歷史。

是這樣的,海拔四八○七公尺的白朗峰(因峰頂永遠覆蓋冰雪,不同年代測得的高度也有差異)為歐洲第一高峰,十八世紀開始成了歐洲人極欲征服的目標。一七六○年,年僅二十的瑞士自然科學家索緒爾便立志要登上白朗峰,並刊登廣告,提供優渥獎金給第一位登上白朗峰的勇士。

一七八六年八月八日,帕卡德醫生和嚮導巴爾馬從霞慕尼(Chamonix)出發,在沒有現代登山裝備的情況下攻頂,克服高海拔、惡劣天候和極端氣溫成功攀登白朗峰,打破這座山被詛咒,無法攀登的迷信。

一七八七年八月三日,索緒爾也在巴爾馬嚮導下,終於登上白朗峰,成為第三位登頂英雄,不僅實現了年輕夢想,也因設立基金會獎勵白朗峰登頂活動,戴上了「現代登山運動之父」的桂冠。

一八八七年,為了紀念登頂一百周年,霞慕尼小鎮主廣場上,豎立一座兩個男人的青銅雕像,伸出手臂指向白朗峰的是巴爾馬,另一位是索緒爾。那麼帕卡德呢?登頂百周年不是一八八六年嗎?

原來,當帕卡德和巴爾馬成功登頂回霞慕尼,受到英雄式歡迎後,巴爾馬卻獨自前往日內瓦領取索緒爾的獎金,兩人關係急轉直下。巴爾馬還告訴熟人,他才是這次攀登的真正英雄,不僅首先登頂,還把疲憊不堪的帕卡德拖上山頂,並持續自負的吹噓自己的成就。

另有一位在一七八三年與帕卡德一起登頂卻失敗的布里(Marc-Theodore Bourrit),出於嫉妒,詆毀帕卡德所扮演的角色,讚揚並宣傳巴爾馬是「更勇敢」的領導者。他甚至寫信給撒丁島國王(當時法國霞慕尼地區是撒丁島王國的一部分),國王根據布里的描述,稱讚巴爾馬為「白朗峰巴爾馬」,並將霞慕尼主廣場命名為「巴爾瑪廣場」。

所幸後來,歷史學家慢慢找出證據,包括巴爾馬本人的文件,證明這些流言蜚語都不是真的,帕卡德才是第一個登上白朗峰頂的人。就這樣直到一九八六年,也就是他和巴爾馬首次攀登白朗峰兩百周年紀念日這天,法國政府在廣場的另一頭豎起了他的銅像,向帕卡德致敬,終於洗刷他的冤屈,還他應得榮譽。

帕卡德雕像後面記載著:「米歇爾.加布里埃爾.帕卡德,1757-1821,白朗峰首位征服者,1786年8月8日」,以此來提醒人們,他是白朗峰登頂的先驅者之一。他的成就激發了後來的登山者,並為現代登山運動奠定了基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