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琪琪
文/山羊
世界各地月亮的神話傳說,大都跟月球表面凹凸不平,加上光影形成的斑駁圖案做連結。有些陰影像兔子,所以我們就看到「月兔」搗藥。奇怪的是,連日本、韓國、印度和墨西哥(阿茲特克人)等地,也都流傳著月球上有兔子的故事。難道大家看到的都是月球同一面?不然為什麼沒有看到老虎、大象或長頸鹿?除非月球根本沒轉動才有可能發生這種現象,但這又違背我們的常識。
的確,一直以來,我們看到的都是月球同一面。直到1959年,蘇聯的月球探測器——「月球3號」才首次向地球傳送人類從未看過的影像,就是「月球背面」的照片。
既然如此,大家也都清楚月球會自轉,也會繞著地球轉,那為何月球總以同一面朝向我們?
潮汐鎖定 同步自轉
這種令人困惑又著迷的現象,主要是因為地球與月球之間的引力所引起的「潮汐鎖定」(tidal locking),也稱為「同步自轉」(synchronous rotation)所造成。這種現象幾乎是太陽系衛星世界的普遍規律。
是這樣的,科學家認為月球在遙遠的45億年前,從地球的身體蹦裂出去,成了地球的衛星時,它自轉的速度要比現在快很多。然而,一方面,月球的引力稍微扭曲了地球的形狀,並為我們帶來潮汐;另一方面,地球的引力則導致月球面向地球的這一側出現「隆起」。
這種引力相互作用的結果就像煞車一樣,逐漸減緩月球自轉的速度,一直到大約在40億年前,它與繞著地球旋轉的的軌道周期相符,終於被「潮汐鎖定」,向我們展示了同樣的面貌。
簡單說,現在月球繞地球一圈的時間與月球自轉一圈的時間幾乎一樣(同步自轉),約需27.32天,所以我們才會一直看到月球同一面。如果月球自轉速度比繞地球旋轉的速度更快或更慢一些,我們就能看到月球全貌了。
月球背面 並不黑暗
不過,也不要誤解我們只能看到月球的一半面貌而已,因為有一種稱為「天平動」(libration)的輕微擺動,使我們能觀察到略多於一半的月球表面。天平動發生的原因是:月球繞地球轉的軌道並非完美圓形,而是橢圓形,使得我們能看到超越其東西水平線的範圍,加上月球的軸稍微傾斜,引發月球的季節變化,能顯示出更多月球的南北極部分。因此,隨著時間推移,我們就可以看到月球背面一些眉月形的邊緣。
科學家估計,這些多看到的月背部分也只有9%而已,剩下41%依然永遠背對著我們。由於視角很小,要從這些地方進行觀測也很困難。
還有,「月球背面」(far side of the Moon),直譯「月球遠側」也稱為「月球的黑暗面」(dark side of the Moon)。但這個說詞也很容易造成誤解,讓人以為月背一直是烏漆麻黑的,伸手不見五指。
其實,平均而言,月球正面及背面,直接從太陽接收的陽光幾乎相等。只有當我們看到滿月時,整個月球背面才會是黑暗的。
所以,「月球的黑暗面」並不是指沒光線的「黑暗」,而是指在人類能發射太空船繞月球飛行前,對這塊領域從不了解的「黑暗」,並延伸到當太空船在月球背面時,我們與太空船的通信可能會被阻斷的「黑暗」。所以,為解決在月背的太空船與地球之間,通信與數據傳輸問題,中國大陸在今年3月20日發射一顆中繼衛星——「鵲橋二號」,為人類探索月背的祕境踏出重要一步。接著5月3日發射的「嫦娥六號」探測器,就是藉由「鵲橋二號」協助,預計在月球背面採樣返回地球。如果前後53天的任務能夠成功,將成為第一個在月背採樣的國家。
從「月球3號」開始,人造衛星終於讓我們能間接看到月背的一些樣貌,但從地球仰望,我們與月球始終就只有「一面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