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玲茹
住家位於傳統菜市場附近,因而常可看到一些拾荒長者,來此撿拾紙箱之類的回收物,其中有位老阿媽最為資深;起初她是與丈夫一起做資源回收,老伴往生後,她一個人仍繼續以此維生。
雖是做資源回收,老阿媽卻跟上班族一樣,不管是晴天、雨天,還是炎夏、寒冬,都可看到她瘦小、佝僂的身軀,準時出現在社區巷弄、菜市場撿拾可回收的東西,當放進手推車裡的瓶瓶罐罐、紙箱、廢金屬堆疊得比她還高時,便用繩索綁緊固定,然後吃力地推著沉重的推車,走三、四十分鐘的路程到回收場變賣,通常一天必須來回走四趟,才能把回收物處理完,其勞累的程度,若非親身體驗,實難領略個中滋味。
撿拾一整天的回收物,可賣到多少錢?有次,在郵局遇到老人家,她請我幫忙填寫存款單,金額是二百八十四元,當下心底雖湧上一陣心酸,但又覺得這二百八十四元,是她用勞力所換來的收入,數目或許微薄,價值卻是無限。
因長時間在烈日、寒風中工作,老人家還不到七十歲,外貌已顯得相當蒼老,看起來要比實際年齡老上十餘歲,再加上骨瘦如柴、說話口齒不清,容易讓人誤以為她很怯弱。其實,老人家的戰鬥力爆表;曾有人想把她已捆綁好的紙箱拿走,她一發現馬上力爭到底,一點兒也不認輸。
由於是弱勢家庭,平日常看到她坐在地上吃著社福團體提供的愛心午餐,偶爾我會問她:「好吃嗎?」老人家總是滿懷感激地說:「他們很好心,都會送便當給我吃,今天還多給我一瓶果汁……」困頓的際遇並沒有磨掉她感恩之心,讓社會所傳遞的愛與關懷更加溫暖。
前陣子,老人家過馬路時被機車撞傷了右腳,因沒有妥適處理,以致現在都是拖著一條腿走路,既使是如此,她仍天天出現在菜市場裡,認真撿拾可回收的物品。
每次看著她辛苦的背影,我總會心想,老人家不偷不搶、不乞不討,靠雙手賺取每一分錢,努力過日子,或許人生路走得艱難、坎坷,但她的生命卻綻放著美麗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