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智慧鳥
文/智慧鳥
人的腸子包括大腸與小腸,是身體非常重要的消化器官。它們形狀像管子,大腸管徑粗、小腸管徑小。它們盤曲在腹腔裡,總長度是成年人身高的好幾倍。腸單是小腸就有6~7公尺長,再加上大腸約1.6~2公尺長,總長超過7.6公尺。
此外,裡面還有什麼祕密呢?小腸絨毛可以覆蓋一個網球場?
小腸的內壁長滿數百萬像手指的絨毛,很小,用肉眼根本看不見,但是將所有絨毛的表面攤開的話,面積大得可以覆蓋一個網球場。很多具有消化作用的物質(酶)都停留在絨毛上,而絨毛內還有微血管網。
食物進入小腸,就會被附著在絨毛上的酶,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營養物質。其中的葡萄糖與氨基酸會進入絨毛內的微血管網,再經血液流到肝臟,進行加工。我們在進食的時候,常常會把一些有害的微生物也吃進去,當它們進入腸道,就會被這裡的「衛兵」清除。這些衛兵叫做「免疫細胞」,人體70%的免疫細胞都住在腸道裡。
消化末端 結腸最長
食物進入腸道,經小腸進行再消化與吸收後,剩下一些含水分、消化不了的食物殘渣,就被送到了消化道的末端——大腸。大腸又對這些食物殘渣進行了什麼處理呢?
大腸包含盲腸、結腸與直腸。其中,盲腸是大腸的第一段,結腸是最長的一段,人體的糞便在這裡形成及移動,直腸則是最後一段,與肛門相連。
由小腸輸送過來的食物殘渣進入大腸後,會被進一步消化吸收。有趣的是,大腸本身不會產生具有消化作用的物質,而是依靠大腸內大量細菌(全部加起來將近1公斤重)。這些細菌分工明確,將殘渣進行發酵,形成腸道可吸收的養分。無法被消化吸收的殘渣、死去的細胞和細菌,就在結腸內形成了糞便。
結腸糞便 推到直腸
結腸裡的糞便是一步步慢慢地被推到直腸的。首先它透過每半小時一次的環形肌的收縮,被混合、夾緊,形成小團,一節一節地向前,再隨著肌肉的收縮與舒張,進行蠕動,最後在結腸強而有力的肌肉收縮下進入直腸。糞便到達直腸後,會刺激直腸壁的擴張,讓人產生便意,排出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