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裡還有個小肚肚

文/智慧鳥 |2024.05.28
547觀看次
字級
圖/智慧鳥
《人體新鮮事》,小鯨生活文創授權使用

文/智慧鳥

在身體橫隔膜下面、胸口部位,有一個外型像「小肚肚」的袋子。它能儲存食物,還能分解食物,對食物進行簡單地消化。它的名字叫做「胃」。

胃入出口 賁門幽門



胃的最上端是「賁門」,是胃的入口,與食道相連;賁門的括約肌可防止胃內容物向食道逆流。「幽門」是胃的出口,即胃與十二指腸的連接處。幽門可以排空胃內容物與防止十二指腸內容物的逆流。一般慢性胃炎多發生在幽門,而幽門螺旋桿菌也常寄生在這裡。

我們吃進去的東西,首先儲存在胃裡。胃液可以對胃裡的食物進行溶解,將食物溶化為黏稠的樣子。可怕的是,有時候胃液還會把胃給溶解了。這是怎麼回事呢?黏液可保護胃嗎?胃像袋子一樣,把吃進去的食物裝起來。正常情況下,胃液只溶解食物,並不會把胃也溶解掉。因為,胃的內側有胃壁,它不但會分泌能溶解食物的胃液,還會分泌一種非常黏稠的黏液。黏液緊緊地附著在胃內側的一層薄膜上,形成一層保護層,並與胃液發生反應,解除了這層薄膜附近的胃液的溶解功能,保護了胃。

消化溶解 還有活菌



人體的胃可以分泌胃液來消化食物,不過,胃液除了可以溶解食物外,還有很好的殺菌作用。如此一來,胃裡還會有活的細菌嗎?聽說螺旋桿菌會「放屁」?雖然胃液殺菌能力強,但是,胃裡並非沒有細菌,比如螺旋桿菌就寄居在能分泌胃液的黏膜上。它身處在胃液中,十分危險,但它可製造臭臭的氨氣,形成保護層,躲過胃液的攻擊。

螺旋桿菌有長長的鞭毛,可以彎曲及轉動,進而引起胃部不適,產生胃炎、胃潰瘍等病症。不過,若是被它感染了也不要擔心,吃藥就可以完全治好。

人體腸道裡還有一種善變的細菌,叫做中性菌,平時不好不壞。在身體健康的時候,它就變成好菌,安靜的看著免疫細胞與周圍的好細菌工作,自己什麼也不做。可是當身體病了,免疫細胞為了消滅病原體而「變弱」的時候,它就變成壞菌,影響身體健康。

內容與圖照節錄自《人體新鮮事》,小鯨生活文創授權使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