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智慧鳥
《人體新鮮事》,小鯨生活文創授權使用
文/智慧鳥
在身體橫隔膜下面、胸口部位,有一個外型像「小肚肚」的袋子。它能儲存食物,還能分解食物,對食物進行簡單地消化。它的名字叫做「胃」。
胃入出口 賁門幽門
胃的最上端是「賁門」,是胃的入口,與食道相連;賁門的括約肌可防止胃內容物向食道逆流。「幽門」是胃的出口,即胃與十二指腸的連接處。幽門可以排空胃內容物與防止十二指腸內容物的逆流。一般慢性胃炎多發生在幽門,而幽門螺旋桿菌也常寄生在這裡。
我們吃進去的東西,首先儲存在胃裡。胃液可以對胃裡的食物進行溶解,將食物溶化為黏稠的樣子。可怕的是,有時候胃液還會把胃給溶解了。這是怎麼回事呢?黏液可保護胃嗎?胃像袋子一樣,把吃進去的食物裝起來。正常情況下,胃液只溶解食物,並不會把胃也溶解掉。因為,胃的內側有胃壁,它不但會分泌能溶解食物的胃液,還會分泌一種非常黏稠的黏液。黏液緊緊地附著在胃內側的一層薄膜上,形成一層保護層,並與胃液發生反應,解除了這層薄膜附近的胃液的溶解功能,保護了胃。
消化溶解 還有活菌
人體的胃可以分泌胃液來消化食物,不過,胃液除了可以溶解食物外,還有很好的殺菌作用。如此一來,胃裡還會有活的細菌嗎?聽說螺旋桿菌會「放屁」?雖然胃液殺菌能力強,但是,胃裡並非沒有細菌,比如螺旋桿菌就寄居在能分泌胃液的黏膜上。它身處在胃液中,十分危險,但它可製造臭臭的氨氣,形成保護層,躲過胃液的攻擊。
螺旋桿菌有長長的鞭毛,可以彎曲及轉動,進而引起胃部不適,產生胃炎、胃潰瘍等病症。不過,若是被它感染了也不要擔心,吃藥就可以完全治好。
人體腸道裡還有一種善變的細菌,叫做中性菌,平時不好不壞。在身體健康的時候,它就變成好菌,安靜的看著免疫細胞與周圍的好細菌工作,自己什麼也不做。可是當身體病了,免疫細胞為了消滅病原體而「變弱」的時候,它就變成壞菌,影響身體健康。
內容與圖照節錄自《人體新鮮事》,小鯨生活文創授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