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民生活史】炕窯

文/鄧榮坤 |2024.05.22
161觀看次
字級
圖/鄧榮坤

文/鄧榮坤

由於生活環境的變遷,農業社會中許多趣味也逐漸消失。但一度在農村場域裡令人回味無窮的炕窯,藉由休閒農業的整合,似乎慢慢回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炕窯,又稱為焢窯、控窯或爌窯,在石器時代的遺跡中,曾經發現這種烹炊使用的土坑,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烹煮方式。

傳統炕窯a的順序是堆窯、燒窯、破窯與開窯。首先,找一個寬闊的空地。架設土窯需要一些技巧,泥土不宜太過潮濕,且厚度要平均,食材受熱比較均勻;窯口坐向迎風面,讓空氣能吹入助燃。為了讓窯中每一處泥塊受熱均勻,有些人會把比較硬的泥塊挖出來吹風或置於陽光下曝曬,再將泥塊緊密堆疊成下寬上尖的窯。必須留意的是,底部要留一個洞口,方便放置乾燥的木材,也可以讓風由此進入產生對流,減少嗆人口鼻的濃煙。

把木材置入土窯點燃後,必須讓每一塊木材都能完全燃燒,直至土窯裡的泥土燒成火紅色澤,或土窯外側的土也熱了,再輕輕夾開土窯上端的土塊,開一個可以放入食材的洞。

一般炕窯常用的食材是,拳頭大小的番薯、芋頭,或裹上鋁箔紙的玉蜀黍、筊白筍。食材全部置放於土窯後,順勢敲打土窯,敲碎土塊,再把土堆搗毀夯實,土塊緊密覆蓋在食材上,不讓熱氣溢出,於是,土塊的熱氣將慢慢悶熟食材。一段時間後,用鋤頭或鐵鍬將還燙手的土塊移開,將食材一一取出,或趁熱或讓風吹涼了再吃。

由於烹調方式與風味獨特,且過程能讓參與者自然密切互動,在嬉笑歡聲中,透過合作與互助,享受生活的樂趣,如今,炕窯成為體驗野炊的熱門親子活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