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跟鞋

文/莎賓娜  |2024.04.08
376觀看次
字級
圖/Julia Chou
圖/Julia Chou

文/莎賓娜 

高跟鞋,可說是時尚界的長春藤,從古至今不斷演化,本從男性騎士的實用裝,到如今女性美麗的象徵,橫跨數個世紀的歷史,見證潮流與社會的變遷。

起源發現 男士優先



高跟鞋歷史悠久,早已在華人世界發展,最早出現在漢朝的「晚下」坡跟式鞋款;到了明朝時期,考古學家發現,出土的孝端顯皇后墓文物中,也發現有高跟鞋;清朝時期的「花盆底」與「馬蹄底」高跟鞋,則是當時追逐女性美及上流社會的標誌,是貴族名媛非穿不可得流行鞋「爆款」。

此外,高跟鞋歷史也見於古埃及約西元前3500年的貴族階級,並成為古希臘及羅馬時期,作為戲劇中的重要元素。大約在西元1599年,波斯外交使節,將以男性剛健形象的高跟鞋帶到歐洲;到了17世紀,高跟鞋仍是權力威望象徵,貴族男性與女性都熱衷穿著。隨著男女服飾差異,18世紀的高跟鞋,逐漸轉變為女性專屬時尚配件。據說,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時代,將高跟鞋視為懷寶,他直接大膽宣布「只有宮廷中人才能穿紅跟紅底高跟鞋」。

雖然,穿起來極為不舒服,高跟鞋仍舊為了顯示貴族的地位而存在。相關學者指出,高跟鞋的「不實用性」正是貴族身分最佳說明。因為這些「不舒適且不實用」奢華衣物,卻也展示出達官貴人的權力與尊貴地位,因為他們既不需要在田裡勞作,也無需走遠路,因此高跟鞋成為展現社會地位及富裕生活的一種方式。

美有版權 不可取代



進入20世紀,高跟鞋在女性時尚占有不可取代地位。其中,最知名事件是Christian Louboutin的紅底鞋(Red Bottoms),它以具有高度辨識度的「紅色鞋底」成為全球知名品牌,名人明星十分喜歡Christian Louboutin的紅底鞋,便穿著到處亮相,紅底鞋知名度大為增加。當時,紅底鞋不僅是高級手作工藝,奢華與個性的代表性則是不在話下。只不過,是潮流設計,卻也容易被模仿,Yves Saint Laurent在2011年春夏鞋款中展出類似的紅色鞋底高跟鞋,Christian Louboutin認為這是侵權行為。因此,為了確立紅底鞋設計的版權,Christian Louboutin向Yves Saint Laurent進行訴訟,最後於2019年12月法院決議中認定,紅底鞋商標屬於「位置」+「顏色」的組合,因此Christian Louboutin品牌設計應受到保護而獲勝。

高跟鞋在時尚界舉足輕重,甚至成為了建築靈感來源。台灣嘉義布袋海景公園的「高跟鞋教堂」建築,以其獨特的形態吸引了眾多遊客的目光。這座全球最大的高跟鞋景觀造型,獲得「金氏世界紀錄」,其周圍的心型廣場與浪漫裝置藝術,遊客旅遊必打卡熱點。

從科學角度來說,高跟鞋其實已觸及健康與生物力學領域。科學研究顯示,長期穿著高跟鞋會對腳部結構造成不自然壓力,進而影響腳趾、腳跟、甚至脊椎健康,長期下來可能導致腳部疾病、姿勢不良以及行走疼痛。因此,應審視高跟鞋當代社會角色,以一種更加包容多元的美學鞋履設計,強化注重人體工學和健康因素,也讓高跟鞋既美麗且健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