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一年之計在於春,不少人喜歡在年初規畫新計畫,或為自己安排一套完整的健康檢查。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公布去年健檢十大異常,以痔瘡居首,胃潰瘍居次,提醒民眾「看到健康檢查紅字不要慌張,但也不要輕忽。」定期健檢及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才是改善健康的長遠之策。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家庭醫學科暨職業醫學科主任王森德醫師,分析二○二三年聯安健檢大資料庫「十大健康異常檢項」,做為民眾在二○二四年安排健康檢查時的參考依據。
他指出,去年健檢十大異常項目(以異常率計算),與環境或不良生活習慣息息相關,也與國人的十大死因,具有緊密的關聯性。
衛福部公布的二○二二年十大死因,除新冠病毒及肺炎外,其他如惡性腫瘤、心臟疾病或糖尿病等,這些慢性疾病,不僅長期危害健康,還可能導致長期照護需求。
十大健檢異常項目依序為痔瘡、胃炎/胃潰瘍、自律神經失調、維生素D缺乏、大腸息肉、甲狀腺結節、脂肪肝、骨質減少、高膽固醇血症,與體重過重等,都與不良生活習慣息息相關。
王森德說,慢性病的影響因子包括遺傳、環境與生活習慣,基因雖無法改變,但後天因素諸如改善環境,以及維持好的生活型態,確實可有效預防及改善慢性疾病。
健檢異常兩大因素
為「不良生活習慣」與「汙染或高壓的生活環境」。現代人的不良生活習慣,包括少運動、缺乏日照及戶外運動的靜態生活型態,都是健檢容易出現紅字主因。
王森德表示,健康檢查分為「檢查」和「報告解讀」兩階段,有些人做完檢查後,認為數據略高且感覺無不適,就忽略了檢查結果與後續追蹤。
他提醒民眾,即便數據輕微異常,未來也可能演變成嚴重疾病,定期健檢並保持良好生活作息,才是永保安康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