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長:佛光山道場遍及五大洲,而每一大洲的人文、信仰都不一樣,在不同的環境裡推展佛教,是不是有發展的困難度?
發展佛教 重視語文
大師:在全世界發展佛教,幾乎沒有困難。假如勉強說有一點困難,就是已經有佛教的地方,發展比較困難,因為它往往比較保守、守舊,對你的到來就不喜歡。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
社長:佛光山道場遍及五大洲,而每一大洲的人文、信仰都不一樣,在不同的環境裡推展佛教,是不是有發展的困難度?
發展佛教 重視語文
大師:在全世界發展佛教,幾乎沒有困難。假如勉強說有一點困難,就是已經有佛教的地方,發展比較困難,因為它往往比較保守、守舊,對你的到來就不喜歡。
其實,泰山不辭土壤,泰山就高了;大海不厭細流,大海就大了。本來覺得有華人的地方,佛教發展應該比較快,但不一定。像馬來西亞,多少年前很排外,是「三江人」不可以到的地方,我是江蘇人,也是「三江」之一。但現在不會了,他們的長老人很好,甚至這次的佛教講座,政府還捐錢贊助我們講經、說法。我想,「敬人者,人恆敬之」。
又例如,最近新加坡、菲律賓一直要辦萬人以上的佛教講座活動,慢慢地,經過多少年後,他們也感覺到我們對他們有利益,幫助了他們的成長,可以共同和諧、進步、發展。
一路走來,實在感謝三寶的恩惠,人性還是很善美的,所以大部分道場的發展都很順利、很好。
社長:從高雄佛光山到台北道場,到美國西來寺、澳洲南天寺等這麼多的道場,遍及五大洲,大師對哪一座道場最看好?哪一座道場比較淡化?
大師:目前滿看好南非。非洲那邊推動佛教比較快,在那裡我們有一間非洲佛學院,黑人學生有八十個。這些黑人,將來是推動當地佛教一股很大的力量。因為一來他們生活比較苦,「苦」是學道的助力,覺得苦,就有修行的動力;再來,種族不平等的問題,使他們聽了佛教的「眾生皆有佛性」後,覺得很夠味道。所以佛教在非洲的發展,當地會風起雲湧,將來會有一番盛況。
另外,澳洲也是比較開放,而且很喜歡佛教。你們到過南天寺,南天寺裡有很多義工,都是天主教徒、基督教徒。現在弘法雖然是以華文為主,但是像佛經的翻譯,最近幾年,英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已經翻譯了好多本。過去我們也沒有這方面的人才,是最近佛光山才開始重視語言教育的,現在佛光山能使用英文對話的有一百人以上。
至於歐洲的發展,可能比較慢,但是歐洲過去是最被看好的。
因才施教 尊重人性
社長:是否可以請大師談一談,對於弟子們修行的規畫?
大師:所有的弟子們,我沒有想要他來為我服務,為我貢獻,只想到:「他是一個什麼樣的材料,就怎麼來規畫。」口才好的,就規畫他從事教育、傳教工作;文采好的,就規畫他將來做文化事業;有慈悲心的,就去做一些養老、育幼的善事;在乎修行的,可以做修行的事情;喜歡寺院行政的,就去佛光會當輔導法師,或者擔任寺院的當家、住持。不過,一般人對寺院行政好像都沒有很高的興趣。
現在的出家人,在我的看法是,上根者發菩薩心弘揚佛法,從事寫作、教育;普通的就是只想到要修行,念佛、參禪。當然,他要的,我都可以給,但儘管如此,人畢竟還是人,是凡夫,人的煩惱是從內心生起的,自己沒有辦法調適了,還是會要來問我,我也不能不給他一個滿意的答覆。我要滿這個人的意,也要滿那個人的意,對自己則只有自我忍耐,可以說「我就這樣忍了一生」。我想,因為我對徒弟能忍耐,所以他們也能自我忍耐;我很尊重他們,所以他們也就很尊敬我,大部分的徒眾,對師父的感情都是甚於父母。這樣的出家修道,他們也能感覺到如沐春風,不會苦。
社長:重點就是因材施教。
大師:對!出家要依佛法,我不能叫他們依我。
社長:那麼了解其志向後,是如何引領他趣向真理的頂峰?
大師:在佛光山,工作是不斷地流動、調動的。比如在佛光山,做一般的事,一年就可以調換另一個工作,處處要學習嘛!但也可以要求換地方學習。彼此都有一個默契,你想要做什麼,我也尊重你。
在佛光山,有的要煮飯,有的要掃地,有的要倒茶,有的要管交通,有的要替人念經消災,各個都不一樣,不會命令你做什麼,把工作列出來之後,各人再去填名字,大部分擔任學院院長、教務主任的人,都是填要去做菜、去煮飯。這樣子一來,就沒分什麼大呀、小啊,沒分地位高低,大家都一樣。像我在佛光山,幾乎到現在,也還是做飯的,我很會煮飯。
佛法真理 願力無限
社長:大師,什麼是真理的頂峰?
大師:在佛教裡,真理的頂峰就是空、因緣、緣起。既是真理,就要有普遍性,所謂「普遍性」,就是不只在這裡講得通,放眼天下應該都一樣。也有其必然性、平等性,不能說對男子講就算,對女子講就不算;有錢人能說,窮人不能說,這不可以。真理是平等的、必然的、普遍的,所以我覺得佛法的空、因果、緣起,這些都合乎真理的條件。
社長:人可以老,思想不可以老,就是不斷地要反省自己。人既是一個血肉之軀,面對如此浩瀚的天地宇宙,應該如何面對?能否請大師談談佛教的空間觀?
大師:佛教都是講「無限」嘛!所謂「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就是講無限的空間、無限的時間、無限的人間,甚至心願、願力也是無限的。
信仰佛教,一定要了知生命是永恆、不滅、不死的,東西壞了、房子壞了,需要再更換、重建,而我們生命內在的這個主人翁也要搬家,不斷地更新。所謂「輪迴流轉」,就是要轉識成智、轉凡為聖……人生要「轉」,不斷地轉呀轉,表示我們的空間廣大。
所以,信仰佛教之後,對生命會有信心,對未來會有希望,能面對無限的時空,認知無限的生命,慢慢地去掌握無限的時空、生命,知道今生不能,就來生;來生不能,再來生嘛!
社長:這個是非常積極的人生觀。
(待續)
(轉載自《新原人季刊》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