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遲遲】瓜州榆林窟

文/葉含氤 |2024.03.06
670觀看次
字級
瓜州榆林窟的壁畫足以與莫高窟媲美。圖/葉含氤
瓜州榆林窟前有榆林河穿行而過。圖/葉含氤

文/葉含氤

在敦煌之行中,瓜州榆林窟是除了莫高窟之外,我最想去的地方,主因是這裡的壁畫足以與莫高窟媲美。瓜州離敦煌一百八十公里,交通不便,只能包車。還好從網路上找到了目的地一致的夥伴,彼此結伴分攤車資,解決了去榆林窟的交通問題。

十二月的莫高窟人已稀罕,榆林窟更是寥寥。榆林窟前有榆林河穿行而過,在我看過的中國石窟中,幾乎都是臨河而鑿——莫高窟前有宕泉河;西千佛洞前有黨河;炳靈寺石窟前有黃河,而龍門石窟前有伊河……。河流與石窟,彷彿是無法分割的生命共同體。

我去的前幾日,榆林窟剛下過一場大雪,又因嚴冬低溫,雪未消融,白皚皚地點綴在河谷崖體間,更顯冰清絕塵。這裡周圍是渺無人煙的戈壁,或許是這樣曠古高天的荒涼,讓此地千百年來被世人遺忘,讓洞窟裡佛陀菩薩獨享天地靜謐。

到榆林窟的人多數是看完莫高窟才來的,因此對敦煌壁畫都有基礎認識。看見黑色圖案,知道這是顏料混雜了鉛等其他物質造成的氧化,大家也都可以從壁畫氧化程度,推知洞窟供養人的身分背景。氧化嚴重的洞窟多為百姓集資開鑿,而那些顏色依然斑斕明麗的洞窟,則是由豪族世家所供養,因為他們使用的是孔雀石、青金石、土紅或丹砂……,這類純礦在當時價格高昂,非一般百姓所能負擔。

榆林窟第2窟有兩幅水月觀音圖,來榆林窟的人,多數是奔著這窟中的水月觀音而來。這兩幅壁畫並列於西壁南北兩側,其中又以南側那幅更富盛名,因為張大千臨摹這幅水月觀音,拍賣出了天價。用金錢衡量藝術價值是俗氣了些,然而由此可推知,原作精巧的構圖,以及高妙的意境。

這是一幅非常美麗的畫,號稱敦煌最美,最具神韻之作:觀音上身半裸,肩披綠色大巾,下身是紅藍兩色的的雙裙,周身有巨大透明的圓光,面前有流水,有蓮花。觀音閒適地斜倚山石而坐,望著天邊半藏在雲裡的彎月,凝神靜思。整個畫面以青綠的冷色系為主,又以瀝粉堆金裝飾,顯出觀音寧靜素雅的氣蘊,與線條層次的立體感。

一九四○年代,張大千曾在敦煌臨摹壁畫兩年,這也是他畫風的轉型期。我曾在榆林窟的某個洞窟裡,看見張大千書寫的一小行文字,大意是「某年某日榆林窟大雪……」。在壁上題字這事當然不可取,但此事卻也不難了解張大千在敦煌兩年,不畏寒冽暑熱,經日累月地在窟中臨摹學習的用功程度。

我在榆林窟參觀時,遇見一件趣事。與我們同時參觀的有一位來自澳洲的華裔,是位很認真的中年女士。我們看第25號特窟時,講解員很風趣地介紹著壁畫與畫中供養人的手勢。這幅壁畫正中央的是佛陀說法,旁邊近佛陀處有菩薩與伎樂天,底下則是頭上有圓光的供養人,而在這群供養人另一側則是幾位初信佛教的信徒。這群初信徒頭上沒有圓光,但每一個姿態都很生動,有人的手勢比「讚」,有的是大拇指與食指交錯比「心」。當然這個「讚」與「心」,都是現代人看畫時的穿鑿附會,不代表一千年前真有這類二十一世紀流行的手勢。

正當講解員說「手比心」時,眾人馬上發出心領神會的笑聲,此時這位澳洲華裔一臉茫然,疑惑地問:「什麼是『手比心』?」她左近是與我同車來的男士,這位先生熱心地用手比給她看,並解釋道:比這個手勢的意思是「很喜歡」。

看敦煌石窟是一種特別的感受,如有魔力。雖然洞窟裡的光源僅靠講解員的手電,不知為何,視覺與心覺卻都清清楚楚明明敞敞的,一點也不晦澀混沌。以為連著兩天看大量的壁畫會審美疲勞,怎知一窟一世界,每個洞窟所描繪的故事如此精采豐富,題材如此涵天蓋地,顏色如此絢麗華燦,而洞窟與洞窟間的筆法風格更是迥異殊別,以至於我彷彿是饜食不滿的饕餮,一直想再多看一些,多知道一些。或許是因為這樣的不滿足,讓我從瓜州返回敦煌之後,又到莫高窟兩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