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必讀經典 30位法師、佛教學者共創

陳玲芳 |2024.03.01
6608觀看次
字級
「佛教徒必讀經典」第一次主筆學者會議,今(1)日上午在佛光山台北道場舉行,會中由依空法師(左)與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系教授兼人文學院院長蕭麗華(右)進行簽約儀式,同時由依空法師一一頒發聘書給與會學者。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諸供養中,法供養第一。」最上乘的供養,就是對法的尊重、實踐和弘揚;透過佛法的傳播,令一切眾生,得到佛法的光明。佛光山文化院於2024年新春,規畫推出「佛教徒必讀經典」30本,期能用現代語言,詮釋艱澀深奧、不易理解的經典,貼近現代人的生活,讓大眾「看得懂、用得著」,提升信仰與自我覺醒。

「佛教徒必讀經典」第一次主筆學者會議,今(3/1)在佛光山台北道場五樓文化院「善知識」廳舉行,國內多位重量級學者與法師齊聚一堂,由文化院執行長永餘法師擔任程序說明、介紹與會貴賓,隨即恭請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致詞。

看懂用得 文化獻禮

依空法師表示,「 佛教徒必讀經典」三大輯 ,每輯收錄 10 本 經典 ,一套共計30本 。 希冀從浩瀚三藏十二部經典中,精選出佛教徒必讀之經典,成為個人進修更具系統性,並且「 讀而易解,解而能信,信而易行 」 的佛教聖典 。讓人人不再「望經興嘆、無入手處」,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依空法師與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系教授兼人文學院院長蕭麗華進行簽約儀式。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他期許參與「佛教徒必讀經典」計畫的26位主筆學者,文字力求深入淺出,都能以大眾「看得懂、用得著」,作為撰寫時的「六字真言」。也期待兩年後的2026年付梓出版時,正值佛光山開山60周年,星雲大師百歲冥誕,這套經典也將成為佛光山獻給大眾與所有佛教徒的文化獻禮,他再三讚嘆,能夠得此因緣,至為殊勝,意義深遠。

會中也由依空法師與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系教授兼人文學院院長蕭麗華進行簽約儀式,接著頒發聘書、贈禮,拍攝大合照、留下歷史畫面。

佛教徒必讀經典」第一次主筆學者會議,國內各有專精的學者們,於簽約後手持合約書,歡喜合影。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深入法海 落實修行

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戮力倡導「人間佛教」,佛法普遍化、大眾化,佛光山在1977年成立「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主要編纂工具書《佛光大辭典》及《佛光大藏經》。1991年,為了普及佛教經典的流通,大師再度邀請海峽兩岸研究佛教的學者,於1996年編成全套共132冊的《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

又因應數位化時代的需求,佛光山於2003年成立「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佛光大藏經》 成為現代科技與學術及佛學研讀運用之工具寶典,也更能普及於世界各地。繼此文化出版之成果,佛光山文化院特再規畫推出「佛教徒必讀經典」30本。

依空法師期許參與「佛教徒必讀經典」計畫的主筆學者,文字力求深入淺出,都能以大眾「看得懂、用得著」,作為撰寫時的「六字真言」。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依空法師在四十幾年前,受大師託付辦理《白話經典寶藏》,因而長達五年、頻繁往返中國大陸,他說,佛陀教法延續2600年歷史,無論是家庭和諧、夫妻相處之道、處事觀念、政治清明、養兒能否防老、佛法真理、信仰提升、自我的覺醒、正念的方法等等,希望都能藉此「佛教徒必讀經典」,得以深入經教法海,提升智慧、落實修行。

經典詩偈 處世明燈

負責撰寫《六祖壇經》蕭麗華以身為佛教徒30餘年、皈依星雲大師十餘年的經驗分享,大師圓寂後她也曾一度徬徨、失落,去年8月接下國科會「六祖壇經的文學研究」計畫後,今年初又接到依空法師邀請參與「佛教徒必讀經典」計畫,「佛光山是一道光,照亮我新年度的新希望,我很慶幸自己可以融入這道光!」

她也特別分享,自己隨身攜帶、形同平安符,由大師親筆書寫、足與《六祖壇經》相對應的一首詩偈:「心懷度化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問我一生何所求,平安幸福照五洲。」

「是經典找到你們!」依空法師表示,此計畫雖由佛光山主導、邀請各有專精的學者,但冥冥中卻也有極其巧妙的因緣「相應」,包括他自己負責主筆的《八大人覺經》。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主筆《大念處經》的南華大學宗教所副教授兼所長覺明法師,於會中進行專案計畫說明,包括撰寫大綱等,與會學者專家除提出個人建議,也針對主筆經典扼要分享,包括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所長兼客座教授高柏園,說出他對即將主筆佛教《圓覺經》以及對佛光山和眾多學者參與此計畫的感動。

「是經典找到你們!」依空法師表示,此計畫雖由佛光山主導、邀請各有專精的學者,但冥冥中卻也有極其巧妙的因緣「相應」,包括他自己負責主筆的《八大人覺經》,與今日因公無法出席的心保和尚主筆《阿含經》、永東法師主筆《勸發菩提心文》、知賢法師主筆《金光明經》等。相信這套書的出版,對現代人在面臨生命困頓或人生轉折時,將有如一盞處世明燈。

「佛教徒必讀經典」第一次主筆學者會議圓滿,與會學者及法師們在佛光山文化院「善知識」廳合影、留下歷史畫面。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