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補助開放後,6-12歲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孩童,已能在生物製劑的協助下,重拾快樂童年與彩色人生。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進了幼稚園後,小豪經常童言童語的問媽媽「為什麼我的皮膚跟其他小朋友不一樣?」「為什麼別人不會跟我一樣癢癢?」讓家人滿是不捨。搔癢導致的夜不成眠,常讓他上課愛睏、分心。開始學寫字的小豪,也因為四肢嚴重的病徵,讓他每次拿筆書寫時,都必須先抓癢10至15分鐘,導致課堂學習狀態落後。
小豪在經歷類固醇、口服藥物、照光等治療方式,異位性皮膚炎都沒有改善的跡象。直到一年多前,轉診至土城醫院楊靜宜醫師診間,開始自費施打生物製劑,症狀才有了大幅改善。目前,8歲的小豪仍持續進行生物製劑治療,媽媽也期許,健保補助開放後,小豪能在生物製劑的協助下,重拾快樂童年與彩色人生。
土城醫院皮膚科主任楊靜宜指出,隨著生物製劑、口服小分子藥物等新藥的出現,家長在意的療效速度、藥效維持時間、治療方便性等問題皆得以改善,呼籲家長應提早介入治療。
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理事長朱家瑜提醒,異位性皮膚炎是好發於兒童的第二型自體免疫疾病,有8成患者會於五歲前發病。然而家長常見「異位性皮膚炎長大就會好」的觀念,恐讓症狀演變成長期反覆發作的中重度病徵。
記者會合影,自左至右為異膚病友協會秘書長丁淑敏、異膚病友協會理事長朱家瑜、中央健保署署長石崇良、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姚宗杰、土城醫院皮膚科主任楊靜宜。圖/記者陳玲芳
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姚宗杰醫師憂心表示,家長對孩童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常抱持矛盾心態,甚至自行停藥、減藥,導致症狀加劇反撲。
朱家瑜醫師也警告,若未穩定治療,高達80%兒童患者會出現氣喘或過敏性鼻炎等第二型發炎相關疾病,甚至引發生長遲緩、三高/代謝慢病、情緒/社交障礙、過動症(ADHD)等身心問題風險。
中央健保署署長石崇良今(21)日特別出席記者會,表示今年2月1日起,異位性皮膚炎生物製劑健保給付申請已從原先的12歲以上,放寬至6歲-12歲符合給付條件的慢性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病友皆可申請,幫助全台中重度「異童」擺脫疾病陰霾。而此生物製劑健保,也同期新增給付治療12歲以上,符合健保條件的嚴重氣喘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