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依據衛福部國健署2018∼2022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結果發現,我國20∼49歲育齡婦女之維生素D缺乏的比率為44.6%(血清維生素D濃度小於20ng/mL視為缺乏),專家指出,日常有兩招可補充,讓母嬰「鈣」健康。
國健署長吳昭軍提醒,維生素D是懷孕期間重要的關鍵營養素之一,有助於胎兒骨骼及牙齒健康的發育。
吳昭軍說,維生素D是脂溶性的維生素,維持人體正常生長及健康的重要營養素,根據WHO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維生素D是人體骨骼代謝的重要因子,人體可由攝取食物如雞蛋、香菇等,與額外添加維生素D食品,或藉由皮膚接受戶外陽光的紫外線照射,自行合成維生素D。
孕媽咪的營養狀態,與胎兒的健康成長息息相關。若懷孕期間缺乏維生素D,可能引發成人骨軟化症,與嬰幼兒佝僂症,以及增加妊娠糖尿病、子癲前症、胎兒體重過輕、早產等風險。
提醒孕媽咪們,日常可以透過適度日晒、攝取富含維生素D食物,有效預防維生素D缺乏。前者,每周3∼4次,每次約晒太陽10∼20分鐘,使身體能生成足量維生素D。後者,經由富含維生素D的蛋黃、日晒過的乾香菇,及額外添加維生素D之乳製品等來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