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大師】潘金松 刻刀寫意傳匠心

文/記者韓冰玉 |2024.02.18
356觀看次
字級
潘金松的石雕作品〈日初〉。圖/新華社
圖/新華社
潘金松指導學徒。圖/新華社

文/記者韓冰玉

「薄薄的晨霧中,溫煦的太陽緩緩升起,照亮了山川深處的小村農家……」這般山水場景,呈現在石頭上,這是浙江省泰順縣石雕大師潘金松的石雕作品︿日初﹀,在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上,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

潘金松是「八○後」,土生土長的泰順人,師從石雕大師潘成松,已從事石雕藝術近二十五年。「接觸石雕是機緣巧合,因為從小就對木雕、根雕這些很感興趣,也喜歡自己做一些雕刻,家裡人覺得我有天賦,就讓我去跟隨本家長輩學習。」潘金松說,對他而言,學習石雕是興趣使然,也是一種傳承的「緣分」。

經典作品中獲取靈感

從藝二十餘年來,潘金松始終保持在休息時間和創作間隙閱讀資料的習慣,對傳統文化習俗、神話作品、影視元素、卡通動漫、國畫、雕塑等領域的知識都有涉獵。為了讓作品更具人文與自然的神韻,潘金松經常外出采風。「每年都去各地采風,參觀當地的博物館、歷史建築,感受不一樣的風土文化」。

作為一名傳統手藝人,潘金松的作品中有許多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要吸收很多中國傳統文化裡的東西,不但要學習中國的山水名畫,寫意的創作概念,還要從《山海經》等經典作品中獲取靈感。」潘金松說。

「生肖全家福系列」作品便是潘金松將傳統石雕融合跨界元素的一次嘗試,他通過觀察生肖主人及其家庭的特性,提取出作品的核心主題,根據人物的生肖,創作出動漫化的卡通形象,在具體場景中結合玄幻遊戲與神話中的視覺元素,還將情感擬人化、誇張等藝術創作手法應用到了作品當中。

要學生做得比老師好

如何讓傳統藝術「活」起來?「年代不同,石雕也有不同的流行趨勢,在不同階段要教給學生不同的技藝。」潘金松表示。二○○三年起,他便創辦了個人工作室,帶領學徒從事石雕創作,如今已經教授過幾十人。他要求學生回歸現實生活,做到多聽、多看、多問、多學,「我會帶學生去采風,觀察不同樹齡的樹木在造型和細節上的區別,這樣他們創作時才有可能做到心中有數。」潘金松說。

「我們手藝人都希望,學生做得比老師好。」潘金松表示,傳統藝術要靠人去傳承,希望未來有更多人了解石雕文化、學習石雕技藝,把石雕推廣傳播出去。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