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大師】潘金松 刻刀寫意傳匠心 文/記者韓冰玉 |2024.02.18 語音朗讀 61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潘金松的石雕作品〈日初〉。圖/新華社圖/新華社潘金松指導學徒。圖/新華社 文/記者韓冰玉「薄薄的晨霧中,溫煦的太陽緩緩升起,照亮了山川深處的小村農家……」這般山水場景,呈現在石頭上,這是浙江省泰順縣石雕大師潘金松的石雕作品︿日初﹀,在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上,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潘金松是「八○後」,土生土長的泰順人,師從石雕大師潘成松,已從事石雕藝術近二十五年。「接觸石雕是機緣巧合,因為從小就對木雕、根雕這些很感興趣,也喜歡自己做一些雕刻,家裡人覺得我有天賦,就讓我去跟隨本家長輩學習。」潘金松說,對他而言,學習石雕是興趣使然,也是一種傳承的「緣分」。經典作品中獲取靈感從藝二十餘年來,潘金松始終保持在休息時間和創作間隙閱讀資料的習慣,對傳統文化習俗、神話作品、影視元素、卡通動漫、國畫、雕塑等領域的知識都有涉獵。為了讓作品更具人文與自然的神韻,潘金松經常外出采風。「每年都去各地采風,參觀當地的博物館、歷史建築,感受不一樣的風土文化」。作為一名傳統手藝人,潘金松的作品中有許多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要吸收很多中國傳統文化裡的東西,不但要學習中國的山水名畫,寫意的創作概念,還要從《山海經》等經典作品中獲取靈感。」潘金松說。「生肖全家福系列」作品便是潘金松將傳統石雕融合跨界元素的一次嘗試,他通過觀察生肖主人及其家庭的特性,提取出作品的核心主題,根據人物的生肖,創作出動漫化的卡通形象,在具體場景中結合玄幻遊戲與神話中的視覺元素,還將情感擬人化、誇張等藝術創作手法應用到了作品當中。要學生做得比老師好如何讓傳統藝術「活」起來?「年代不同,石雕也有不同的流行趨勢,在不同階段要教給學生不同的技藝。」潘金松表示。二○○三年起,他便創辦了個人工作室,帶領學徒從事石雕創作,如今已經教授過幾十人。他要求學生回歸現實生活,做到多聽、多看、多問、多學,「我會帶學生去采風,觀察不同樹齡的樹木在造型和細節上的區別,這樣他們創作時才有可能做到心中有數。」潘金松說。「我們手藝人都希望,學生做得比老師好。」潘金松表示,傳統藝術要靠人去傳承,希望未來有更多人了解石雕文化、學習石雕技藝,把石雕推廣傳播出去。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演員導演】 王寶強 不到最後 誰都不知道結果 下一篇文章 【牛王生漆油漆技藝傳承人】袁端姣 非遺創新綻「漆」彩 熱門新聞 01【詩】夏身2025.08.1502佛光山佛館 台灣最強博物館2025.08.1303北區知賓培訓 以專業服務廣度有緣人2025.08.1404社論--許倬雲院士的悲願2025.08.1305泰華寺致力譯經 促南北傳佛教融和2025.08.1406挑戰你我認知 超級地球數量超預期2025.08.1707IABS大會 佛光山AI佛典翻譯受矚2025.08.1508超新星爆炸 害地球物種大滅絕2025.08.1709陳英俊 春風化雨途中法律助人2025.08.1610屏東講堂 佛光兒童發願奉行三好2025.08.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擬音師】韓睿達 用聲音創造更多價值【《聊齋:蘭若寺》主創團隊】追光動畫 呈現真人實拍難有的效果浙江工商大學校長 郁建興 AI浪潮下 並非只鬥智鬥勇【作家】林竹 特殊筆桿書寫動人篇章【海南殘服再生資源公司董事長】陳德琳 以殘助殘 讓愛再生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 張和平 尋菌30年成就團隊 作者其他文章【浙江名中醫館長】范永升 堅持大醫精誠的初心浙江昇華雲峰新材公司董事長 顧水祥 與消費者一起 深耕綠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