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大師】潘金松 刻刀寫意傳匠心 文/記者韓冰玉 |2024.02.18 語音朗讀 64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潘金松的石雕作品〈日初〉。圖/新華社圖/新華社潘金松指導學徒。圖/新華社 文/記者韓冰玉「薄薄的晨霧中,溫煦的太陽緩緩升起,照亮了山川深處的小村農家……」這般山水場景,呈現在石頭上,這是浙江省泰順縣石雕大師潘金松的石雕作品︿日初﹀,在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上,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潘金松是「八○後」,土生土長的泰順人,師從石雕大師潘成松,已從事石雕藝術近二十五年。「接觸石雕是機緣巧合,因為從小就對木雕、根雕這些很感興趣,也喜歡自己做一些雕刻,家裡人覺得我有天賦,就讓我去跟隨本家長輩學習。」潘金松說,對他而言,學習石雕是興趣使然,也是一種傳承的「緣分」。經典作品中獲取靈感從藝二十餘年來,潘金松始終保持在休息時間和創作間隙閱讀資料的習慣,對傳統文化習俗、神話作品、影視元素、卡通動漫、國畫、雕塑等領域的知識都有涉獵。為了讓作品更具人文與自然的神韻,潘金松經常外出采風。「每年都去各地采風,參觀當地的博物館、歷史建築,感受不一樣的風土文化」。作為一名傳統手藝人,潘金松的作品中有許多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要吸收很多中國傳統文化裡的東西,不但要學習中國的山水名畫,寫意的創作概念,還要從《山海經》等經典作品中獲取靈感。」潘金松說。「生肖全家福系列」作品便是潘金松將傳統石雕融合跨界元素的一次嘗試,他通過觀察生肖主人及其家庭的特性,提取出作品的核心主題,根據人物的生肖,創作出動漫化的卡通形象,在具體場景中結合玄幻遊戲與神話中的視覺元素,還將情感擬人化、誇張等藝術創作手法應用到了作品當中。要學生做得比老師好如何讓傳統藝術「活」起來?「年代不同,石雕也有不同的流行趨勢,在不同階段要教給學生不同的技藝。」潘金松表示。二○○三年起,他便創辦了個人工作室,帶領學徒從事石雕創作,如今已經教授過幾十人。他要求學生回歸現實生活,做到多聽、多看、多問、多學,「我會帶學生去采風,觀察不同樹齡的樹木在造型和細節上的區別,這樣他們創作時才有可能做到心中有數。」潘金松說。「我們手藝人都希望,學生做得比老師好。」潘金松表示,傳統藝術要靠人去傳承,希望未來有更多人了解石雕文化、學習石雕技藝,把石雕推廣傳播出去。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演員導演】 王寶強 不到最後 誰都不知道結果 下一篇文章 【牛王生漆油漆技藝傳承人】袁端姣 非遺創新綻「漆」彩 熱門新聞 01印尼佛教大學、佛光山叢林學院 簽MOU2025.11.1202多倫多佛光山 獲頒建築文化遺產獎2025.11.1203修行入廚慈悲入味 台韓寺剎飲食交流2025.11.1204【快樂塗鴉簿】夢幻鳥2025.11.1205【練瑜伽品生活】橋式 簡單動作不簡單2025.11.120695歲巴菲特發告別信:將歸於沉寂2025.11.120718年首訪陸 西班牙國王今晤習近平2025.11.1208佛光會參與COP30 推廣環保與心保2025.11.13093國寶畫故宮南院合體 僅限42天 2025.11.1210法華禪寺皈依典禮 佛子開啟修行旅程2025.11.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天文學家】劉博洋 用熱愛鏈接大眾與星空【天文學家】鄧李才 找到世界級天文台址【西蘭卡普傳承人】唐洪祥 織錦裡的土家風情【苗繡傳承人】龍祿穎 針功夫 繡出錦繡天地【湘繡傳承人】江再紅 新創意 弘揚工匠精神【易水硯傳承人】鄒天然 硯雕藝術讓石頭成倍增值 作者其他文章【浙江名中醫館長】范永升 堅持大醫精誠的初心浙江昇華雲峰新材公司董事長 顧水祥 與消費者一起 深耕綠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