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劇演員】 陳麗君 所有的學習 只為登台這一刻

文/記者段菁菁、馬江 |2024.02.04
420觀看次
字級
在《新龍門客棧》裡飾演賈廷的陳麗君。圖/受訪者提供
《新龍門客棧》演出結束後三位主演返場。圖/新華社

文/記者段菁菁、馬江

當江南繾綣邂逅大漠恣意,當婉轉唱腔遇上前衛舞台,一種古典與現代、江湖與現實交融的戲曲觀演體驗撲面而至。「玉面修羅」賈廷亮相,仿若書中走出的倜儻公子,舉手投足間散發著力量感與少年氣。

由經典武俠電影《新龍門客棧》改編的新國風.環境式越劇,在二○二三年成為一票難求的戲曲爆款,不僅在線下演出過百場,還在直播平台帶來近千萬人次的流量。飾演賈廷一角的「九○後」演員陳麗君也成為近年來最出圈的越劇小生。

百年越劇與當下對話

陳麗君生於浙江省嵊州市,這裡是越劇的誕生之地。陳麗君說,她選擇越劇,一是源於家鄉文化潛移默化的薰陶;二是有伯樂老師的指導推薦,「還有就是命運這隻無形的手,冥冥之中就是要推著我走上這條路。」

流量的風「颳」到陳麗君身上並非偶然。十三歲入行學戲,十八載苦練不輟。在《新龍門客棧》中,被觀眾津津樂道的「把盞比武」名場面,就是陳麗君與對手無數次「切磋」練就的。劇中邱莫言扮演者何青青曾說,為了與陳麗君呈現「拳拳到肉」的打戲效果,兩人排練皆以真為先,手臂、膝蓋瘀青是家常便飯。

二○一三年,陳麗君畢業後進入浙江小百花越劇團(以下簡稱「小百花」),師承越劇代表性傳承人茅威濤,潛心研習小生表演。「遇到」賈廷之前,陳麗君用十年學習戲曲舞台中男性角色的手、眼、身、法、步,千錘百鍊,日日如一。

「你過往的所聽、所看、所學,所有吸收的一切營養,都在為在台上呈現的這一刻做準備。」面對走紅,陳麗君把自己比作是越劇的一顆「小石子」,湖面平靜的時候,努力激起一點漣漪,浪潮洶湧的時候,幸運地被推上了岸。

從落地唱書到中國第二大劇種,越劇已走過百年。在以小百花為代表的女子越劇發展鼎盛之時,人人皆知「十八相送」,老少皆會哼上句「天上掉下個林妹妹」。

然而,自一九八○、九○年代,整個戲曲界走到了傳統與創新的岔口,越劇也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近些年,藝術家開始透過創作青春版崑曲《牡丹亭》、粵劇電影《白蛇傳.情》以煥發傳統戲曲的時代榮光,但對於越劇及戲曲市場來說,這場大考才剛剛開始。

在《新龍門客棧》駐場演出的小百花越劇場(蝴蝶劇場),從裝置到舞美、從妝容到服飾,處處都在傳遞百年越劇要與當下對話、共振的「野心」。

舞台與觀眾的距離不足半米,前排觀眾甚至能感受到演員打鬥時戲服帶來的風。

陳麗君說,《新龍門客棧》與其他劇目最大的不同就是戲劇的「第四面牆」被打破。「表演是在體驗中進行新的創造,不可能永遠都是一成不變的。」陳麗君說,表演時,她會把觀眾當作是同樣來投奔客棧的旅人,觀眾置身實景環境式結構中,從「看戲人」成為「入戲者」。

這種全新的觀劇體驗讓年輕人趨之若鶩。據分析,《新龍門客棧》的受眾畫像,非傳統越劇觀眾占百分之七十,且以「九○後」、「○○後」為主力觀眾。

捕捉貼近時代語匯

「如果說《新龍門客棧》真有什麼創新經驗可借鑒,那就是鼓勵像陳麗君這樣更多有才華、有擔當的年輕人去創作,相信他們的創造力和文化使命感。」茅威濤評價,他們或許技藝不夠成熟也缺乏經驗,卻能捕捉到與時代最貼近的語匯。「這是一次有益而創新的嘗試,不僅是對傳統戲曲的繼承和發揚,也是對現代文化的開拓與探索。」

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陳麗君說,是傳統戲曲的根,滋養了今天天馬行空的創新。她也坦言,最後有多少人能真正喜歡上越劇,越劇未來會發展如何,仍需時間和觀眾的檢驗。「我能做的,就是踏踏實實演好每一場戲,認認真真詮釋每一個角色,做好戲曲藝術的『小石子』,讓優秀傳統表演藝術被傳承、被看見。」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