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何時吃最好?營養師提6種吃法 陳玲芳 |2024.01.07 語音朗讀 673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營養師指出,針對不同狀態,「水果」有不同的吃法。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吃水果也要看時間嗎?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李志剛說「是的,就連水都不是什麼時候想喝就喝的,水果也一樣,不是什麼時候想吃就可以肆無忌憚的吃。」國內營養師高敏敏說,其實不同狀態,有不同的吃法。英國人說:「上午吃的水果是金,中午到下午3點是銀,3點到下午6點是銅,下午6點之後的則是鉛。」 吃常溫水果 注意3時間何以這麼說?李志剛表示,因為上午吃水果,不僅可幫助消化,有利於通便,還能用美妙的滋味,帶給自己一天的好心情。但等到晚上6點鐘之後吃水果,尤其是纖維含量很高的水果,會給胃功能不強的人,帶來身體負擔。中醫師提醒,從冰箱拿出來的水果,最好等它們恢復「常溫」再吃。圖/pexels李志剛說,他其實並不贊同這種說法,上午和下午的水果沒什麼差別,營養成分都一樣。對於絕大多數身體健康的人來說,上午吃和下午吃都可以。「需要注意的是三個時間點,飯前、飯後和睡前。 」他建議大家最好在飯前一個小時吃水果,或者飯後兩個小時,睡前一兩個小時不吃。而從冰箱拿出來的水果,最好等它們恢復「常溫」再吃。6種狀態吃法不同營養師高敏敏則認為,不同狀態,有不同的吃法。她列舉出6種狀態及其吃法。圖/高敏敏提供1. 一般健康人「 隨時都可吃」:當季新鮮水果一次一個拳頭大,或碗裝8分滿,一天吃2~4次,足夠的膳食纖維,可幫助排便,水果酵素幫助消化,保持腸胃健康,好處多多。2. 吃大餐時「飯後吃」:吃完大餐後經常會胃脹脹、負擔重,可以吃有消化酵素的水果幫助提高消化力,加速分解澱粉、蛋白質,推薦水果為鳳梨、木瓜、奇異果。圖/pexels3. 高血糖的人「兩餐中間吃」:選擇低GI、高纖維的水果,避免刺激過多胰島素分泌,幫助穩定血糖,也能增加飽足感、不暴飲暴食,推薦水果為芭樂、蘋果、小番茄。4. 運動族「運動後一小時內吃」:中高GI的水果,可幫助體力能量回補,刺激胰島素幫助氨基酸合成蛋白質,達到更好的健身效果。推薦水果為木瓜、葡萄、香蕉。圖/pexels5. 胃不好的人「避免空腹吃」:少吃口感較酸、有蛋白酶的水果,避免刺激胃酸分泌,例如鳳梨、檸檬、奇異果。6. 睡不好的人「晚餐後吃」:可吃富含鎂的水果,以提升褪黑激素分泌、幫助降低皮質醇,達到減輕焦慮、提升睡眠品質的功效,推薦水果為火龍果、奇異果、香蕉。高敏敏說,除了上述六種狀態,也很建議蔬果常常攝取不足的人,可以以水果代替高熱量的下午茶點心或手搖飲料。飯後可吃些有消化酵素的水果幫助消化,只要「適量」,大家都可以安心、開心的吃水果唷!圖/pexels 前一篇文章 ADHD兒童過動症 中藥針灸可改善 下一篇文章 助早療全聯捐百萬 張鈞甯化身甯老闆 熱門新聞 01WTA、ATP年終賽 獎金創新高2025.11.0702再闖WTA年終賽 謝淑薇力拚第2冠2025.11.0703健保補充保費變革 政院急踩煞車2025.11.0704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 盼教育融入佛法2025.11.0805【詩】再現綠川2025.11.0706補充纖維、鈣、鎂、鉀 預防多種疾病風險2025.11.1107小蠻牛對決辛納 爭年終賽球王2025.11.0708星雲大師全集【傳記】百年佛緣─生活篇 我的衣食住行 5-52025.11.0709美國好手輩出 10人晉級年終賽2025.11.0710【養生百味】冬食淡素 防範疾病2025.11.0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歲末傳愛關懷弱勢 謝祖武任公益大使罕病病友創作 綻放希望黃豆浸泡過再加熱 去除凝集素不脹氣台灣首款本土咖啡 台農1號亮相BMI太低太高都不好 體脂肪肌肉量是關鍵大稻埕走秀 視障者展現自信 作者其他文章罕病病友創作 綻放希望大稻埕走秀 視障者展現自信更年力綻放 迎向第二黃金人生飲食調理養肺潤燥 立冬防咳、過敏立冬宜養腎固元氣 和緩運動避免熬夜伊甸推頤養食 讓長輩吃得美味